初審編輯:尹玉濤
責任編輯:王亞男
編者按
提起濟南的冬天,人們腦海中會不自覺地想起老舍先生的著作——《濟南的冬天》,在他的筆下,濟南的冬天顯得格外俏皮可愛,沒有冬天應有的嚴寒,只有溫暖的一切。
在現(xiàn)實中,尤其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濟南的冬天確實也是溫暖的,只不過這里的溫暖并不是指的天氣,而是指人們的心情。
對于老濟南人來說,冬儲大白菜是段難忘的記憶,可對于現(xiàn)在的許多年輕人來說,卻鮮有記憶。那個時候,每年一到這個時節(jié),全家老幼便忙活開來,準備冬儲大白菜。小區(qū)樓道里,家家戶戶門前都是一堆大白菜。
而現(xiàn)在,超市里琳瑯滿目的蔬菜,早已讓人們淡忘了只屬于那個年代的匆匆記憶。因此,也只有上了年紀的人,才會在大白菜身上,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想起那些苦澀卻也甘甜的珍貴時光。
提起白菜,對于當下的年輕人來說,它只是一種簡簡單單,甚至是廉價的蔬菜,但在老一輩人的眼中,白菜對于他們來說,卻是帶有一種流年似水、歲月如歌般記憶的“老物件”。
那個年月,不像現(xiàn)在這樣有蔬菜大棚和溫室種菜,蔬菜一年四季都可以自然生長,而是什么季節(jié)吃什么菜。秋末冬初前收獲的大白菜,就成了老百姓冬季和來年春季的當家菜,甚至是過冬菜,它是冬天的象征。古往今來,一棵平淡無奇的大白菜見證著歷史,也陪伴著一輩又一輩的人長大、老去。
快到立冬時盼著那駕馬車來
又到冬天,又到了儲藏大白菜的時候,但現(xiàn)在不論是城市還是鄉(xiāng)村,儲藏大白菜過冬的家庭越來越少了,這不禁讓市民趙鵬感慨,現(xiàn)在白菜隨時可以買到,而且其它各種蔬菜在冬季也是應有盡有,也就沒有了儲藏大白菜的必要,但上世紀80年代,儲藏大白菜過冬,卻是家家戶戶的必修課。
趙鵬表示,上世紀80年代初期,他們家除了父親和大哥在城里工作,他和爺爺、母親、姐姐、二哥都生活在農(nóng)村老家。每年快到立冬時,他和二哥就盼著載滿白菜的馬車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哥兒倆最喜歡吃母親做的大白菜燉粉條,現(xiàn)在回想起來依然懷念那種味道。
馬車來了后,他倆趕緊把大白菜一棵棵地搬到屋檐下,擺放得整整齊齊,而這一馬車大白菜,成為全家人一個冬天的過冬菜。那個年代,家家戶戶的生活條件都不富裕,沒有錢去買別的蔬菜吃,大白菜成為每家每戶過冬的必備菜和首選菜。
“白菜擺放好后,每天晚上我和二哥都會用草苫子蓋好,因為怕夜里把白菜凍了。白天出來太陽后,我和二哥再把草苫子拿開,讓大白菜享受一下日光浴。經(jīng)過冬日暖陽的照曬,大白菜會貯藏的更久!壁w鵬說,直到現(xiàn)在,去菜市場買菜時,還是對大白菜情有獨鐘,這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口感好,更重要的是它記載了我太多童年和少年時期的美好印記,這份美好讓我難以割舍,永難忘卻。
那時白菜一斤才幾分錢
提起過去老濟南人冬天儲藏大白菜,市民呂允山表示,在二十幾年前,老濟南人誰家里不得存它個一二百斤大白菜,窗臺下、廚房里都垛著一堆堆的白菜。過去濟南市民冬儲大白菜的主要品種,一是天津綠,一是唐王大白菜,且以唐王大白菜居多,但無論什么品種,都深受歡迎。冬天多買點儲藏起來,能吃它一冬天,一直吃到第二年開春。
呂允山回憶,上世紀80年代屬于計劃經(jīng)濟時代,無論買什么都是計劃供應。冬儲大白菜,街道居民是憑副食本供應,還得排隊購買,企事業(yè)職工則是由單位統(tǒng)一采購分配。
“那個時候,我在單位做后勤工作,每年的十月底、十一月初,有半個多月的主要工作就是拉白菜。每天天不亮就出車,及早趕到位于城東的唐王鎮(zhèn),數(shù)量是按蔬菜公司計劃批的,供貨地塊是由蔬菜公司指定的!眳卧噬交貞浀,那時一個車間一輛車,菜的好孬就全靠自己去挑選了,有經(jīng)驗的在地里走一趟,用腳踩踩,包心結實、個頭較大的,就順腳踢倒,菜農(nóng)就將選中的菜搬到地頭,準備裝車。
當時的白菜賣多少錢呢?呂允山介紹,以1984年為例,包心九成以上的要2分3一斤;七八成包心的賣1分9,五六成包心的賣1分6。不少家庭還是會挑便宜的買,少買點兒好的,摻著一起吃。
如今,天氣漸冷,正是優(yōu)質(zhì)廉價的大白菜大量上市的季節(jié),菜農(nóng)們又要開始冒著嚴寒進城賣菜了。盡管超市里、菜市場上各種反季節(jié)菜琳瑯滿目,吃啥有啥,可是呂允山希望市民還是適當?shù)膬Υ纥c白菜,一方面?zhèn)湎曼c菜,以備不時之需,另一方面,也算是給進城賣菜的菜農(nóng)減輕點負擔,讓他們少在街頭挨點凍。
票證承載著百姓的過冬菜
市民郭華悅說,以前,每年到了秋末冬初,家家戶戶居民們都要拿著副食證,到菜店排隊買“冬儲大白菜”。在當時的票證時代,買工業(yè)品有工業(yè)券,買糧食有糧食本,買副食品也是憑證限量供給,居民們憑證購買按量供應的大白菜,自然就成了生計大事。
“記得有一年買大白菜,天空飄著雪花,地上結著冰,寒冷的西北風使勁刮著,吹得電線桿子都嗡嗡作響。清晨5點,我拿著副食證來到副食店,只見那里已經(jīng)有許多居民冒雪依次排著長長的隊,很有秩序地耐心等待!惫A悅回憶說,運輸大白菜的汽車一到,那些身穿藍大褂的營業(yè)員和戴著藍色再生布做的圍裙、套袖的副食品公司的工作人員就忙忙碌碌地卸菜、過磅、登記、收款和開小票賣菜。
他說,那個時候在副食店門口放著幾個一米多高的紅漆面地秤,上面放著床板,賣菜的時候就把大白菜碼放到床板上,售貨員按照顧客遞交的小票上寫的大白菜斤數(shù)稱分量,稱足了分量,就抬著床板,把大白菜倒到空地上,由居民們拉走。“家庭人口多的可以買到千八百斤,花個幾十元,就能買下一冬的當家菜。居民們買到大白菜以后,有用地排車拉的,有蹬三輪車運的,有用自行車馱的,還有用筐挑的,連幾歲的小孩子也會懷抱起一棵大白菜,搖搖晃晃地跟在大人身后,幫助運菜。大院里的人們有說有笑,相互照應,都在自家院子里堆了一座座“白菜山”。“連擺放白菜都是有講究的,要菜頭朝外,屁股朝里,按圓圈碼放,上邊再蓋上破被子、麻袋或者草簾子。太陽出來的時候,還要把大白菜依次攤開曬太陽,要曬一個多禮拜,把大白菜表面的水氣曬掉,便于儲存!惫A悅說道。
樓道里的蜂窩煤上堆滿白菜
作為老濟南人,一提起冬天,可能更會想到一片白雪皚皚的房頂上飄起的裊裊炊煙。在那個時代的冬季,雖然百姓家中的食譜簡單了許多,但仍不失溫馨。白菜,在老濟南人心中有著很深厚的感情,如今,市民王女士回憶起上世紀八十年代冬天的情形仍然歷歷在目!拔壹易≡诒眻@劉橋,那時還都是四合院,一到冬天,送蜂窩煤的、送白菜的工人全都來了,把院子的角落堆得滿滿的,等到下大雪了,白菜與蜂窩煤上全都鋪滿了雪,非常好看!
王女士說,那個時代不像現(xiàn)在有充足的食物供應,也沒有蔬菜大棚這種“高科技”現(xiàn)代化農(nóng)業(yè)技術,因此冬天也只能吃到應季的白菜、蘿卜等蔬菜!敖煌ǖ牟槐,所以種菜農(nóng)民只來城里送一次菜。我們還要趁著送菜的時候抓緊購買,否則就買不到了。這也就是為什么院子里總要堆滿白菜的原因!
而當時家住工人新村附近的程女士也有同樣的回憶!拔覀儼褬堑览锒褲M了白菜,放在外面一個冬天也壞不了。一上樓就能聞到白菜的清香!备鶕(jù)程女士的回憶,他們購買白菜大都前往大觀園附近的一處菜市場。“下了班趕緊去買,如果晚了冬天可就沒得吃了!彼f,當時大白菜的價格是每斤0.15元,一家買50斤左右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一位田姓老師回憶:“那時學校上班緊,又沒有雙休日,只有擠個禮拜天,頭天借好三輪車,全家開個動員會,分好任務,誰起大早去排隊,誰起來做好飯,誰去拉三輪車,誰在家拾弄東西騰好空放白菜。別打算三小時兩小時買回家,一去少說半天,多了得等到下午。所以還得替換吃飯、替換排隊。一口人50斤,我家5口人250斤,一次不買完得麻煩兩次,一次買完又沒有地方放。”
香煙是專營商品,必須取得煙草專賣經(jīng)營許可資格,還要有固定的經(jīng)營場所,才允許銷售。檢方查明,被告人李某在未經(jīng)國家行政部門許可,未辦理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的情況下,非法從事煙草經(jīng)營活動,經(jīng)營卷煙價值共計132175元。[詳細]
還有一些大桶客更為先進,他們或者用寬寬的布條,或者用一種黑色的膠帶,把摁到出水狀態(tài)的摁鈕纏上一圈,如此出水口就一直保持出水狀態(tài)。在大明湖路按察司街口的一處直飲點,甚至有一個大桶客駕駛著一輛摩托三輪車接水,車斗里竟然裝了7只20升容量的大水桶。[詳細]
近日,家住老屯的濟南市民李女士反映,8日早上,老屯汽配城的軍建貨運突然關門,負責人和工作人員失聯(lián),超過百人近千萬貨款無處討要!薄 7日上午,李女士拿著提貨單去軍建貨運領貨款,但與平常不一樣,老板卻始終沒有露面,只有幾個普通工作人員幫忙給貨款。[詳細]
8日晚上10時許,濟南一名代駕司機在完成一單行程后將目光放在了路邊停放的一輛電動車上。8日晚上9時許,歷城巡警大隊一中隊便衣民警駕駛摩托車在甸柳附近進行巡邏,巡邏重點針對開放式小區(qū)和路邊停放的電動車。[詳細]
據(jù)了解,新版“愛召車”從12月1日起已經(jīng)開始測試,“愛召車”的功能主要是叫出租車,而且可以“加小費”和“給司機捎話”。最終版本的“愛召車”預計年前上線,下一步還要跟濟南公交369相互融合。[詳細]
知情人說,之所以發(fā)生此事,就為了一卷毛線,還是兩年前的事兒。幸虧店內(nèi)人多,及時阻擋并報了警,但是店長依然受了傷。據(jù)了解,店長的手被劃了,臉上也有一道傷口!闭f起原因,店員說是兩年前,店長賣給她一卷毛線,她嫌不好,不過當時就給她解決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