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高娜
責任編輯:曹亮
被列入房屋征收凍結范圍的馬市街12號院為歷下區(qū)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王鋒 攝
2021年10月19日,《人民日報》在《老建筑展現(xiàn)新風采——城市更新,讓生活更美好》一文中,點贊濟南老建筑的活化利用。文中提到,濟南一批老建筑改造為餐廳、酒店、博物館等,創(chuàng)造了消費新活力。
如今,濟南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推向新高度。
金菊巷3號的燕喜堂起鳳橋街2號院舊軍門巷有了新“門框”獅子口街的燈籠帶來了“年味兒”
根據(jù)濟南“中優(yōu)”戰(zhàn)略工作計劃安排,二環(huán)以內(nèi)160平方公里老城區(qū)將打造成為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qū)、泉·城文化風貌區(qū)、中央活動區(qū)以及名城旅游勝地。其中,計劃投資155億元,通過“留、改、拆”并舉,實施古城(明府城)、老商埠、上新街等歷史城區(qū)更新改造和提升。目前,古城(明府城)項目55.5億元貸款已獲國開行授信審批?!盃钤薄岸匠勤驈R”“題壁堂”等老建筑被依法征收并進行了改造提升。
片區(qū)凍結精準到院落
近日,濟南古城(明府城片區(qū))城市更新項目發(fā)布房屋征收凍結通告,凍結范圍精準到了具體的街巷、門牌號和院內(nèi)具體建筑,同一條街只有幾個院落納入凍結范圍。
12月12日,記者探訪明府城片區(qū)的凍結院落,其中有不少歷史建筑門前懸掛著文物保護單位的標牌,包括起鳳橋街4號院、王府池子9號(西側房屋)、馬市街12號院;也有知名的老字號舊址,包括金菊巷3號的燕喜堂;臨泉而建的院中,有靠近騰蛟泉的起鳳橋街2號院和靠近濯纓泉的起鳳橋街8號院。
新標識“點亮”百年街巷口
在泉城路西端南側的獅子口街和舊軍門巷,兩條老街已有百年的歷史,雖然道路兩側都是現(xiàn)代建筑,但老路名一直沿用至今。
在兩條街巷的北口,新建了框架式的標識性裝飾物,其中舊軍門巷的新“門框”為藍色,懸掛有泉城著名景點的標牌,整體造型富有現(xiàn)代時尚氣息;獅子口街的新“門框”為紅色,懸掛有上百個黃色的圓珠和燈籠,展現(xiàn)出濃郁的中式風情。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 王鋒 攝
初審編輯:高娜
責任編輯:曹亮
12月11日,在鳳鳴路西側的濟鋼中央森林公園,建筑面積約92000平方米的地下主體已經(jīng)建成,地下一層有多個出入口與地面相通,同時建有3處通往地下二層的車庫出入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