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尹延杰
責(zé)任編輯:張娜
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 孟彤暉 濟南報道
濟陽鼓子秧歌是山東三大秧歌之一。以其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變化繁多的套路,粗獷豪放的動作,恢宏磅礴的氣勢和極具表演力的民間藝術(shù)手法,聲震全國,享譽海外。鼓子秧歌雛形于夏商,完善于唐宋,興盛于明清。分“快板”“慢板”等流派,各具特色,異彩紛呈,秧歌套路上百種?!皞恪薄肮摹薄鞍簟薄盎ā比宋稞R全,扮相俊秀,惟妙惟肖。在山東省及濟南市民間藝術(shù)匯演中,多次獲獎。1993 年,赴德、法兩國進行文化交流,歷時月余,演出四十多場,引起轟動,被各大媒體譽為“民族舞蹈之經(jīng)典”“迷人的東方芭蕾”。2008年6月,被國務(wù)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傘
傘分為大傘和小傘,大傘又分為頭傘和花傘。頭傘多扮作老漢形象,花傘由中年扮演,小傘由青年扮演。
頭傘是演出的指揮者和領(lǐng)舞者,其扮相為老者,從額前后腦后束一條黃發(fā)帶,留長穗,垂身后,白色發(fā)髻,白色長胡須,身穿黃色粗布長衫,束黃色腰帶,長衫右角撩起,掖于腰帶下,腰系兩塊黃白布,下身穿黃色燈籠褲,腳蹬黑色長筒軟底靴,舞傘時,左手握傘把中段,將傘把下端插在胯與腰左側(cè)的傘插內(nèi)的瓷盅里(“傘插”用花布做一只嬰兒鞋,鞋內(nèi)放一瓷酒盅,鞋后釘一布圈,圈內(nèi)穿一條長約三十厘米的布帶,表演時,斜挎在右肩上,垂于左腰處),右手握撥槌(撥槌用牛胯骨做成)。
花傘演員頭系金色頭箍,上身黃色、黑色鑲金邊偏襟上衣,上繡紅色云紋,下身黃色燈籠褲,上繡紅色云紋,黑色長筒軟底靴,腰束紅色鑲金邊腰帶,黑色鑲金邊護腕。左手握花傘,右手握撥槌,其基本動作與頭傘一致?;▊阃^傘相似,但形狀較小,傘直徑長為40厘米,傘把長80厘米,傘套是用彩色綢布拼成一塊70厘米見方的方巾。
小傘由男性青年扮演,其角色頭戴藍色金邊頭箍,藍色、金色鑲邊偏襟上衣,藍色燈籠褲,腳蹬藍色長筒軟底靴,腰束藍、金斜形腰帶,藍、金斜形護腕。其右手握小傘,左手持白色毛巾。小傘的基本動作有單擰傘踢跳步、雙擰傘踢跳步、跺跳步、蹲跳轉(zhuǎn)步、踢撲傘等。
鼓
鼓又名鼓子,分大鼓和小鼓。大鼓用來打擊主旋律,小鼓和音。鼓子的角色表現(xiàn)強健威武的中年男性形象。演員頭戴紅色金邊紅球頭箍,上身穿紅色金邊對襟坎肩,下身穿紅色燈籠褲,腳蹬黑色長筒軟底靴,腰束黑色鑲金邊魚紋腰帶,黑色鑲金邊護腕。他們左手持鼓,右手握著系有紅綢條的鼓槌,舞動起來強勁有力。用臂力把鼓掄起來,借助腰的旋擰帶動上身。無論做跳、轉(zhuǎn)、劈、蹲等動作時都要用臂力把鼓掄起來?!肮摹迸懿酱?,架子低,抓地后蹬,跳起時直起直落,如旱地拔蔥;蹲時沉穩(wěn),如腳下生根,整體動作大起大落,粗獷凝重。鼓子的基本動作有蹲鼓子、掄鼓子、跳鼓子、旋鼓子等。
棒
棒表現(xiàn)的是矯健青少年的形象,其演員一般由傘演員兼任。動作多為上體挺拔,雙臂在肘的屈伸中由臂發(fā)力,兩棒相擊,上“挑”下“蓋”,左“搓”右“擦”,突出腕的運用。干凈利落的動作把健康向上、活潑好動的青少年形象表演得惟妙惟肖。棒的基本動作有滾棒槌、旋擊棒、對擊棒、拉花棒、連五響等。
花
花為地花,又稱拉花,代表少女形象。演員大多頭戴紅色綢緞束起的花冠,長發(fā)辮子垂于胸前,上身穿綠色紗繡繡花對襟上衣,下身穿綠色寬腿褲,腳蹬綠色平底繡球布鞋。道具為彩色折扇和綢巾,左手持綢巾,右手持彩扇。表演時,左手綢右手扇,或左手扇右手綢,左綢右花枝亦可?;ǖ幕緞幼饔写笕健h逸步、碎步、正反架拉花等。
除以上四種角色外,還有一種丑角,亦稱“外角”,可扮成各種滑稽角色,一般根據(jù)是否有能力扮演這種角色的人才而定,不在正式編制之內(nèi)。
鼓子秧歌的各種角色在人數(shù)搭配上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一般分大、中、小三種類型,大型一般在90人以上,70人左右為中型,50人左右為小型,增加角色必須是偶數(shù)和它的倍數(shù),如傘的基數(shù)是4,就4的倍數(shù)遞增,鼓的基數(shù)是8,就以8的倍數(shù)遞增,其他角色以此類推。為了保持鼓在秧歌中的主導(dǎo)地位,鼓一般多于傘的兩倍以上。
初審編輯:尹延杰
責(zé)任編輯:張娜
9大展區(qū)、3.2萬平方米展示面積、30余萬種展銷圖書、約6000萬元銷售交易額、10余萬人次讀者……3天時間里,濟南書市人氣火爆、泉城處處書香濃郁,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xiàn)雙豐收。2022年11月6日至8日,第五屆中國企業(yè)論壇在山東濟南舉行,繼第三屆、第四屆中國企業(yè)論壇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