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魏俊怡
編者按: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是國家公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巖寺,均在這片土地上默默佇立千年。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醫(yī)扁鵲、名將秦瓊、名相房玄齡……著名詩人李白、杜甫、黃庭堅,詞人李清照、辛棄疾,著名小說家劉鶚,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濟南生活工作游歷,故有“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之佳譽。
濟南,不僅人杰輩出,更有天賦地靈,風景秀麗,泉水眾多,城內72名泉爭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zhí)端拇笕壕秘撌⒚,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之譽。千佛山峰巒秀麗,守護南界;大明湖潤物無聲,滋潤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為濟南的獨特風光。
濟南,在4000多年的歷史長河里,留下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樹、特色名吃、名家橋段、奇人軼事、雋永典故。
濟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書畫卷。即日起,大眾網(wǎng)濟南站推出人文地理類新聞欄目——《城·事》,在現(xiàn)實中勾勒濟南背影,在往事中講述濟南印象,在歷史、現(xiàn)在、未來的穿越交錯之間,記錄濟南,愛上濟南。
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 魏俊怡 濟南報道
在這個時節(jié),寒風征服了整個大地,除了熱情。
12月23日,在濟南市平陰縣孝直鎮(zhèn)劉家莊村,村民們剛換上綠布底、紅花朵的大花棉襖!皷|一聲的那個西一聲,敲起鑼來那個打起鼓。處處都是那個鞭炮聲,新年的祝福那個家家有”,伴隨著熱情、快樂的音樂,平均年齡61歲的“娘子軍”跳起歡快的舞蹈,而帶頭的那個正是她們的“團長”——劉家莊村的黨支部書記郭晶。
今年32歲的郭晶是廣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上任以來,她組建了一支“娘子軍”,帶著留守婦女創(chuàng)業(yè);將自己的辦公室改造成積分超市;搭建電商平臺,創(chuàng)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在村民眼中,“這個閨女有點特別”。
“一起跳舞”出奇效
冬日金色的陽光下,一條寬敞、整潔的鄉(xiāng)村道,筆直地通向劉家莊村,猶如迷人的彩帶,纏繞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走進村里,明亮、熱情、整潔的氣質撲面而來。阡陌交通間,雞犬相聞、庭院矗立、車流不息,一副鄉(xiāng)村振興的美麗畫卷盡收眼簾。
或許沒有人會想到,這里是曾經(jīng)的“臟亂差”村莊。
“2020年5月7日,是我來報道的第一天。剛走進村口,就看到一片雜草叢生、處處都是枯枝朽木的景象。有些草甚至都長到快1米高了,可以用‘亂七八糟’來形容。”郭晶回憶道。
事實上,孝直鎮(zhèn)劉家莊村地處山區(qū),生產(chǎn)用水幾乎沒有。缺水的環(huán)境造就了一片抗旱的土地,山上滿是野生花椒樹、酸棗樹。雖然小米、地瓜、核桃等農(nóng)產(chǎn)品的種植有一定優(yōu)勢,但苦于位置偏遠、銷路不暢,多年來村民收入有限,該村的治理情況也在全鎮(zhèn)村居評比中排名靠后,這讓剛來干書記的郭晶很是頭疼。
“這丫頭這么年輕,她能干好嗎?”不僅村居環(huán)境是個“爛攤子”,更讓郭晶犯難的是村民的“不看好”。
郭晶告訴記者,在64個村子里排名倒數(shù)的劉家莊村,是孝直鎮(zhèn)脫貧攻堅路上出了名的“硬骨頭”。村民們幾十年如一日地生活在背靠大山的路旁,過著靠山吃山的日子。尚有能力的年輕人紛紛選擇外出打工,留守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按迕駛兌加X得我是女孩子,又是個‘高學歷’,肯定不會踏踏實實留下干事,那我就要用實際行動改變他們的想法,可是從哪里開始下手呢?”
郭晶觀察到,村子之所以顯得“蕭條”,是因為沒有“人氣”。尤其一到晚上家家戶戶便閉門不出,就像一個“空村子”。發(fā)揮健美操專業(yè)的特長,郭晶借來兩個大音響開始跳起舞來。“好運來祝你好運來,好運來愿你喜常在……”于是一到晚上7點多,劉家莊村的廣場上便響起音樂。先是兩個上小學的小孩兒自己跟著郭晶跳;后來孩子們把自己的爺爺奶奶也拉來看熱鬧;再后來經(jīng)過口口相傳,加入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熱鬧……
“夏天的夜晚,我領著10來個阿姨一起跳起廣場舞。從跳舞開始,我覺得我們成了一個團隊”。在郭晶看來,雖然村里年輕人少,但是團的工作絕對不能缺位。幫著在外的年輕人照顧留守在家里的‘老小’,也是一名基層團干部應該做的,“相比于其他村的團干部,我確實是年齡偏大,結合村里的實際情況,大家給我起了個外號‘老團長’”
扮靚村子“有一套”
通過一起跳舞,郭晶和村民打成了一片。
但光“一起玩兒”可不行,還得干點實事。半個月后,郭晶便著手開展村居環(huán)境整治工作,帶領著一起跳舞的阿姨們一起“熱火朝天地干”。
“說實話,一開始,村民已經(jīng)習慣了多年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垃圾往家門口一丟,多方便!其實我們也可以直接雇倆人,幫村民們掃了,但我們不,一定要讓村民自己動手打掃。群眾主體作用必須發(fā)揮!惫Ц嬖V記者。有了之前跳舞打下的群眾基礎,再加上黨員帶頭,大部分村民都積極主動清掃院落、拆除圍墻。也有人一開始不愿動手,選擇觀望,但慢慢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人都主動清理,也不好意思“拖后腿”。
通過“帶頭干”,郭晶和村民花了一周時間清理河道垃圾、枯枝朽木,整理房前屋后雜物,打掃衛(wèi)生死角……分工有序,干得十分賣力。雖然手指全都磨出了泡,但郭晶的付出得到了回報。村民口口相傳:“郭書記帶領咱們見證了村子從臟到干凈的全過程哩”。
“在推進人居環(huán)境整治過程中,因地制宜,我們主要對村子的外部、死角進行整治,同時對村民家庭居住環(huán)境進行改善。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引導村民將廢棄的磚、瓦、缸、電線桿等點綴其中,精細化打造,采取村里出料,群眾出工的方法,做到了節(jié)約資源,廢物利用,花小錢辦大事。使一磚一石都是情,一草一木具有趣,傳達美的享受,與整體環(huán)境情景交融,提升村民居住的環(huán)境質量,增加村民收入,發(fā)展壯大村集體經(jīng)濟!惫ё孕诺卣f。
村民們也對郭晶的作為看在眼里、記在心中,對她的工作也從不信任到積極配合。剛參加村里的事務時,村民不敢說話、不敢提意見,如今,在村集體會議上,大家都能各抒己見,什么事都聚在一起商量,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參與感!耙汛迕癞斪饔H人,村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真正走入他們心里,才能將兩股力量擰成一股,為群眾辦好事、辦成事!惫дf。
村級治理“支妙招”
2020年10月,郭晶給她的舞蹈隊起了個響亮的名字——“娘子軍”志愿服務隊。從舞蹈隊到服務隊,從15人發(fā)展到70多人,這支平均年齡61歲的“娘子軍”成了村民參與村工作治理的“主力軍”。
“我們這個團隊中不僅有五旬的留守阿姨,還有白發(fā)蒼蒼的老奶奶。不僅有老黨員,還有村民、婦聯(lián)代表!惫Ц嬖V記者,“娘子軍”每周都會組織政策學習,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把黨的政策方針宣傳到群眾心里。同時,他們還經(jīng)常組織交流學習活動,“誰家小米種的好”“誰的谷種播撒的好”“誰家是出名的好兒媳、好婆婆”這些都是交流學習的主題。此外,“娘子軍”還主動承擔起照顧村里鰥寡孤獨老人的任務,通過讓村民參與村級治理的方式,打通村民與村干部之間的邊界。
為了實現(xiàn)村民增收的目標,郭晶還結合她自身文化知識與基層經(jīng)驗儲備,為山村產(chǎn)業(yè)發(fā)展制定了品牌長線計劃!拔覀兂闪⒘损B(yǎng)殖合作社,在種植發(fā)展?jié)摿τ邢薜那闆r下,平整村里的老房子和荒片,把大山資源利用起來。同時,以黨支部領辦特色產(chǎn)業(yè)合作社,為山村農(nóng)產(chǎn)品貼標命名,打造特色品牌產(chǎn)業(yè),將家鄉(xiāng)的土特產(chǎn)利用線上各種電商渠道進行銷售!惫Ы榻B,下一步,她還打算利用直播平臺把劉家莊村的小米、花椒和饅頭賣出去。
“村干部不能再‘唱獨角戲’,要‘跳集體舞’!辈稍L中,郭晶和村民們聊得熱火朝天!霸谀贻p書記的帶領下,俺們村一定會越來越好。”村民們堅定地說。
如何讓農(nóng)村閑置的土地活起來,讓閑散土地得到合理利用,是助推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實施和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重要課題,也是激發(fā)生產(chǎn)要素活力、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的關鍵一招。去年3月5日,商河縣殷巷鎮(zhèn)前蘆洼村完成全市第一筆“農(nóng)地入市”交易;12月27日,市區(qū)內首宗集體經(jīng)營性建設用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