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肖陽
編者按:大眾網·海報新聞于2019年11月18日正式推出大型網絡公益?zhèn)鞑テ脚_——“海報志愿云平臺”!昂笾驹冈破脚_”將以短視頻的形式分系列長期推出,通過創(chuàng)新的網絡公益?zhèn)鞑シ绞剑瑐鞑R魯大地上的紅色故事、文化傳承、城市文明等方面的好故事、好人物。
海報志愿云平臺的第一個系列——紅色講述人推出后,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獲得了網友的一致好評。2020年1月1日起,海報志愿云平臺將推出第二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者。在城市建設、行業(yè)發(fā)展、基層黨建、社區(qū)服務和我們身邊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身體力行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著正能量,他們就是新時代文明實踐者。
海報志愿者——新時代文明實踐者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1月26日訊(記者 趙業(yè)超) “我就是普普通通的人,做了普普通通的事。”這是燕山街道益壽路社區(qū)居委會書記盧松翠對自己的評價。從來到社區(qū)居委會工作以來,經盧松翠手解決的事情不計其數。走訪居民、發(fā)布通知……盧松翠每天,風風火火忙得不可開交卻又不亦樂乎,“只要是居民認可我的工作,就是我最開心的事了!北R松翠說。
【文字實錄】
我是海報志愿者盧松翠,文明實踐從我做起。今天我給大家講述拆違拆臨的那些故事。
拆違差臨工作是怎么做的呢?我們先拆馬路兩側單位租用的違建房子,只要是沒有房產證的都要拆。我們先去摸查有沒有房產證,有沒有取得規(guī)劃,如果沒有規(guī)劃的先拆單位上的違建,拆完單位上的拆宿舍小區(qū)違建,只要是沒有在房產證之內的都屬于違建。拆違拆臨的工作重點是益壽路8號院,8號院是我們社區(qū)最臟亂差的一個院,沒人管理,也沒有人打掃衛(wèi)生,都是社區(qū)組織志愿者給他們打掃衛(wèi)生,尤其是這兩年,在創(chuàng)城工作中,我們組織了很多次志愿者為這個院子打掃衛(wèi)生。
由于8號院違建比較嚴重,導致這個院子車停不進來,小攤小販也都在院子里擺攤。很多居民向社區(qū)反映這個問題,所以拆違拆臨是一項對民生有利的事情。在經過開會表決后,社區(qū)決定對這個院子堅決治理。所有不在房產證之內的房子,違建的房子全部拆除。
在拆違過程中我們社區(qū)開了幾次調度會,與8號院里的樓長、黨員們一起坐下來討論研究這項工作怎么開展,最后我們還是以黨員帶動群眾,是黨員的房子先拆黨員的,是樓長的房子先拆樓長的。但是居民里也有不同意拆除的,我們多次找他們談話都不同意,甚至對我們不理不睬,上門協(xié)調居民也不開門,還有的甚至罵我們,所以在我們不斷地給他們做工作,不斷地給他們講,最后還是都同意了。拆違工作前后用了兩個月時間才把群眾工作做好。
拆違工作最難的是拆除一座垃圾樓,在垃圾樓下面有一個商店,商店經營者沒有工作,不愿意拆除,說拆掉商店后就丟了工作。無論誰來做他工作也不愿意拆除,最后我與他套近乎,講道理,沒想到我倆是老鄉(xiāng),在聽說我倆是老鄉(xiāng)后,他的脾氣就平靜了不少,最后垃圾樓成功拆除。
拆違拆臨結束后,正好政府有一個惠民工程,社區(qū)對8號院小區(qū)進行改造,之前每個房屋上電線就像蜘蛛網一樣,現在電線已經落地,老舊的自來水管道也得到了改造。
下一步,我想帶領者社區(qū)工作人員,對我們每個院的環(huán)境進行打造,引進物業(yè),讓專業(yè)的人員來做專業(yè)的事情,給居民一個美麗的環(huán)境,給每一個居民一個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
大年三十上午,在孫子孫女的嬉笑聲中,57歲的尹承寅揮舞毛筆書寫著春聯(lián)!靶聺稀币幸c濟南有不解的情緣,其父親尹祚標曾在濟南第三十七中學任教近7年時間。時隔近40多年,當尹承寅再次來到濟南,被緯十二路附近的變化震驚了。[詳細]
” 《舌尖上的中國》之所以能火,因為它帶給眾人的不僅僅是一時“口舌”的快感,更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陳桂珍表示要讓自己的孩子們一同去看海報新聞,了解國內外大事。[詳細]
濟南城里有條很窄的胡同,人站在里面張開雙臂就能碰到兩側的墻。胡同雖窄,卻內藏乾坤:這里不僅有處“涌泉”,還是一條被證明了身份的“水胡同”。1月19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走進濟南市歷下區(qū),專程探訪這條老胡同。[詳細]
“我就是普普通通的人,做了普普通通的事!边@是燕山街道益壽路社區(qū)居委會書記盧松翠對自己的評價。從來到社區(qū)居委會工作以來,經盧松翠手解決的事情不計其數。走訪居民、發(fā)布通知……盧松翠每天,風風火火忙得不可開交卻又不亦樂乎,“只要是居民認可我的工作,就是[詳細]
年關將至,游子思歸。在外忙碌了一年,鄰近春節(jié),大家紛紛踏上了歸鄉(xiāng)的旅程,或遠或近,早點到家成了此時唯一的期盼。與家人團聚,共話過往一年間,說說你的得與失,聽聽我的悲與喜,好一幅溫情和諧的畫面。[詳細]
1月25日,《經濟日報》頭版頭條刊發(fā)題為《加油干出來的小康村——濟南市章丘區(qū)三澗溪村堅持黨建引領推動鄉(xiāng)村振興紀實》文章,深入挖掘報道三澗溪村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農業(yè)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重要指示精神,以黨建引領爭創(chuàng)鄉(xiāng)村振興齊魯樣板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