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不卡一区_一二三四视频免费在线观看_别揉我奶头嗯啊~无遮挡动漫视频_免费在线观看av日韩_国产久久久麻豆91av_一级毛片视频老女人_国产伦久视频免费_两性午夜性视频

春天里,戰(zhàn)疫中的貧困村 荒山峭壁上撒黃金 三天種一萬多株連翹

2020-03-19 09:13:01 來源: 濟南時報 作者: 新時報 謝苗苗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biāo)實現(xiàn)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

  濟南章丘垛莊鎮(zhèn)西車廂村就是一個市級貧困村。

  因為新冠疫情,這個處在山窩窩的村子比以前安靜了,但也比以前熱鬧了。安靜,是因為少了走親戚串門的;熱鬧,是因為村里比往年多了一些沒走的年輕人,孩子們也沒開學(xué)。

  村支書呂有銀、村主任呂有菊、“獨臂俠”呂有兵、滯留大學(xué)生孟超、平均年齡近60歲的種植隊……這個貧困山村的村民在“戰(zhàn)疫”中奔向“脫貧”的目標(biāo),不拖后腿。

  1 萬株連翹荒山“撒金”

  春風(fēng)微暖,西車廂村的后山坡上紫花地丁已經(jīng)開了花,散落在黃土地上,不是很顯眼。

  3月16日,疫情還未消散,但可以正常出門!安荒茉俚攘!蔽鬈噹宓狞h支部書記呂有銀再次帶著20多個村民爬上了村里的后山,開始種植連翹。連翹是一種觀花灌木,它的果實是常用中藥,可以賣一個好價錢。因此,村里把種植連翹當(dāng)作扶貧項目來實施,“錯過這段日子,苗木種上就不易成活了!

  西車廂村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chǔ)上,正在大力推進連翹種植。

  西車廂村位于百丈崖景區(qū)上游,是五彩山村景區(qū)重要組成部分。村里有多眼山泉,現(xiàn)有人口533人,145戶,2018年脫貧享受政策戶61戶,153人,經(jīng)過算賬入戶核實和村民代表表決,現(xiàn)在還有享受政策戶24戶。

  3月16日7:30,記者從濟南市區(qū)出發(fā)。而這個時間點,連翹苗種植隊已經(jīng)開始準(zhǔn)備上山了。種植隊平均年齡近60歲,其中年齡最小的22歲,年齡最大的74歲。站在山腳下看,還是褐色的山上,種植隊中三五個村民的迷彩綠和女村民各色的頭巾,形成了移動的彩色斑點。山坡上,74歲的老人扛起連翹苗,掄起鋤頭,在山上種下希望。

  時間回到2019年春天,西車廂村村主任呂有菊發(fā)了一條朋友圈,視頻里是野生的連翹花,一片一片的黃花鋪滿山谷,她把這個視頻展示給記者,“那叫一個好看!

  2020年3月14日14:58,呂有菊又發(fā)了一條朋友圈:“為未來的黃金谷而努力!迸涞恼掌欠N植隊隊員扛著連翹苗,排著隊沿著蜿蜒的山路上山的照片,呂有銀給她點了一個贊。

  如何將村里的荒山變成“金山銀山”,一直是章丘駐西車廂村第一書記胡延杰和村兩委班子思考的事情,種什么、怎么種就成了關(guān)鍵問題。他們根據(jù)西車廂村的地質(zhì)以及氣候等情況,經(jīng)多方考察,發(fā)現(xiàn)連翹具有藥用價值,市場前景廣闊,種植連翹成了促進就近就地就業(yè),發(fā)展繁榮村集體經(jīng)濟,帶動貧困戶增收的方向。

  種植隊用3天的時間爬了3個山坡,種下了一萬多株連翹苗。呂有銀站在山腰指著遠方,“現(xiàn)在就差痛痛快快下上一場春雨,這樣苗子成活的概率才大。”等到明年,有了收成,平均每個貧困戶能增加超過500元的收入。

  2 閑不住的“獨臂俠”

  山坡上,只有一只胳膊的呂有兵站在高處向下扔樹根,“拿回家曬曬做根雕!”聲音傳到半山腰就被風(fēng)吹散了。

  十五年前,呂有兵和村里很多青壯年一樣,外出打工討飯吃,下到煤礦里挖煤,結(jié)果出了事故,右胳膊沒了。打那之后,他再也沒出去謀過生路,用他自己的話說,“出去了,誰用呀?沒人用!”

  再之后,呂有兵家因殘致貧,一直到現(xiàn)在還是貧困戶。

  記者注意到,他刨的坑比別人要大一些,深一些,“深就會接觸更多水分,這樣更好活一些。”說著,呂有兵用左手握著鋤頭把樹坑邊上的石頭都刨到一邊。有些地方好挖,有些地方挖到山石就不得不放棄。

  要活下去,必須堅強。憑著一股韌勁,呂有兵并沒有放棄自己,雖然是貧困戶,但這個獨臂漢子“精神不貧困”。他常年照顧著多位孤寡老人,定期打掃衛(wèi)生,每年冬天天冷,自來水管凍住,呂有兵就去村頭的牡丹泉挑水給老人們送去。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呂有兵又多了好多工作,比如背著噴霧器消毒,到村頭拿菜送給老人等等!耙驗殡娨暽险f,老年人是易感人群,就多上上心!边@些話是呂有銀交代給呂有兵的。

  呂有兵這項“工作”,是垛莊鎮(zhèn)通過貧貧互助幫扶模式創(chuàng)造的工作崗位,解決村內(nèi)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員就業(yè)問題,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jié)合,目的是激發(fā)貧困群眾脫貧的內(nèi)生動力,補齊“精神短板”。

  呂有兵笑著說,雖然自己只有一只胳膊,但是什么都能干,不影響生活,不光照顧好自己家,還照顧著別人。說起驕傲的事兒,他說:“我兒子是消防員,在北京。”

  3 見證時代變遷的兩眼泉

  山村里,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古老傳說,西車廂村也不例外。

  濟南有很多泉,西車廂村同樣也不例外。

  這個村子四面環(huán)山,山泉眾多,也有不少傳說故事,其中最有名的當(dāng)屬呂有兵挑水的牡丹泉。在西車廂村,牡丹泉以前叫涼水泉,傳說女皇武則天驕橫跋扈,在寒冬臘月令百花盛開。有一位牡丹仙子不堪忍受其淫威,逃離皇都來到此地。第二年清明過后,一株牡丹花便從泉邊的奇石旁破土而出。從此,涼水泉便更名為牡丹泉。牡丹泉西側(cè)不遠是鳳凰泉,傳說有“金鳳凰”被泉邊牡丹深深吸引而落在此處,與牡丹千年相依,還衍生了“鳳凰戲牡丹”的傳說。

  自有記載以來,村民祖祖輩輩就吃這兩個泉的泉水。汩汩不息的牡丹泉和鳳凰泉是西車廂村村民的水源,也見證了西車廂村的時代變遷。

  就比如,前幾年牡丹泉旁邊建了個水窖,水窖里裝上了抽水機,一根根白色的水管沿著村里的上坡路向上延伸,伸到了每家每戶。村民都吃上了“自來水”:水還是泉水,但省去了天天挑水爬坡的功夫。

  再比如,村里的土坯房改造,抑或叫“推倒重建”。2019年,臺風(fēng)“利奇馬”給濟南帶來大暴雨,西車廂村受災(zāi)了。那之后,政府掏錢,村里的危舊房被推倒重建。呂有兵挑著給老人送的水一邊走一邊說,村子里比以前好看多了,新建的房子都刷了大白,看著干凈。

  春節(jié)時掛上的一串串紅燈籠,在村子的街頭巷尾被暖風(fēng)吹得搖搖晃晃,雖然已經(jīng)過去一個多月,但鮮艷的色調(diào)還是透露出一份喜慶。

  3月16日一上午,村子里就來了三波賣東西的貨郎,第一個人賣爐子和煤炭;第二個人賣蔬菜種子;第三個人賣水果、麻醬、饅頭,還有其他雜貨。走街串巷的貨郎在不斷吆喝,那是生生不息用力生活的聲音。

  村前的空地、山腰的梯田上,都有忙活的村民,鋤地、播種、澆水、施肥……2020年,疫情下,春耕春種開始了。

  4 貧困大學(xué)生的“滯留日記”

  種植隊伍里年齡最小的就是孟超,一個貧困戶家里走出的大學(xué)生,22歲,山東中醫(yī)藥大學(xué)大四學(xué)生。因為新冠肺炎,他成為滯留在村的大學(xué)生之一,“學(xué)校不開學(xué),實習(xí)的醫(yī)院不讓回去,真的是焦急。”

  呂有銀說,在家的這兩個月,孟超除了照顧癱瘓的爺爺,半癱瘓的奶奶,再就是幫著村里做疫情防控工作,“村口執(zhí)勤,也給他排了班。”

  3月14日13:40,運連翹苗的農(nóng)用三輪車突突地開到了村子的最后面,沒辦法再上山了,道路太窄。種植隊結(jié)束了午飯后的閑談,準(zhǔn)備干活了,一人兩捆,一捆一百棵樹苗,用繩子捆住,用鋤頭挑起來扛著。大家伙兒排著隊沿著蜿蜒的山路上山。孟超走在隊伍中間,黑底紅圈的棉花襖很顯眼。

  孟超說,這件棉花襖是村里一位奶奶給自己做的,有兩三年了。記者注意到他還穿著一雙布鞋,集市上買的!皬男【投,學(xué)習(xí)成績也不錯,說是在山東省立醫(yī)院實習(xí)!眳斡秀y這樣介紹孟超。

  從聊天中,記者得知,孟超不打游戲,也不經(jīng)常上網(wǎng),手機里有2個G還是3個G的流量他記不清楚,“現(xiàn)在打開流量就是看看學(xué)校有沒有開學(xué)信息,醫(yī)院有沒有通知讓回去上班。”

  在家的近兩個月,除了照顧爺爺奶奶,協(xié)助防疫工作,其余時間怎么度過?上山挖野菜,撿石頭,寫毛筆字,畫畫,雕刻……得知村里的扶貧項目,他給村委會打了申請,要跟著一起上山種連翹。

  孟超家的兩間堂屋是政府改造的,院子的大門還是木頭門,門框低,他進門需要低下頭。院子不大,他做的磚雕擺在兩旁,穿過院子就是兩間堂屋,堂屋的正廳掛著一幅中堂畫和一幅對聯(lián),對聯(lián)的內(nèi)容是——“樓中飲興因明月 江上詩情為晚霞”,旁邊還有一行小字“為祖父母大人葺新居而作”。

  孟超說:“因為高興才畫的,住上新房子高興!”

  呂有銀問孟超:“墻繪能畫不能?”

  孟超答應(yīng)之余,又拋出一個問題,“應(yīng)該可以,但畫什么呢?”

  呂有銀略加思索,回答:“鳳凰戲牡丹!

  鳳凰代表吉祥,牡丹寓意富貴。

  西車廂村一定能脫貧。

  ●記者手記

  “我”對過上好日子的向往

  寫這篇稿子時,正好是我三十歲生日,于是很自然想到養(yǎng)育我的家鄉(xiāng),一個平原上的小村子,一直到現(xiàn)在都不算富裕。

  也就在我六七歲的時候,同村的一個長輩家糧食不夠吃,他隔著墻頭問父親借麥子的場景一直刻在腦海里。為了證實確實沒記錯,我還特意打電話給母親求證。1990年出生的我,雖然沒經(jīng)歷過挨餓,但確實也經(jīng)歷過物資匱乏的年代,草鞋、煤油燈、草鋪、豬羊牛、干不完的農(nóng)活成為童年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我對貧窮有著發(fā)自內(nèi)心的恐懼,對好日子有著熱切的向往。我如此,22歲的孟超可能如此,74歲還上山的老人或許也如此,所以我才會更急切地想寫下中國的貧困地區(qū)為脫貧做的努力。

  2020年春天里的西車廂村,就是中國脫貧攻堅的一個小縮影。

初審編輯:

責(zé)任編輯:張興華

相關(guān)新聞
推薦閱讀
盐城市| 合江县| 榆社县| 那曲县| 隆尧县| 南部县| 漳州市| 闸北区| 新平| 邵阳县| 乐都县| 佳木斯市| 山东| 曲水县| 拜城县| 鹤壁市| 玉龙| 常德市| 嘉义县| 昔阳县| 全南县| 屯昌县| 德阳市| 乐都县| 和平区| 钟山县| 邢台县| 池州市| 武定县| 喀喇沁旗| 汨罗市| 岳阳市| 乌兰浩特市| 叙永县| 玉山县| 肃南| 周宁县| 冕宁县| 武定县| 新泰市| 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