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謝瑋
不沿江,不靠海,不沿邊,內陸城市濟南,如何“面朝大海”?
1月16日,小清河濟南港開工建設,將打造長江以北科技含量最高、功能最齊全、設施最完善、環(huán)保標準最高的內河樞紐港、龍頭港。按照計劃,濟南港將于2022年年底與小清河復航工程同步完工,屆時,貨物由濟南港裝船后可直達龍口港,實現河海聯運。
國之重城,非依名山,則枕長流,濟南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概莫能外。
濟南周邊的河流很有意思,除了眾所周知的黃河,還有兩條小河:大清河和小清河。既有黃濁,又有清流,頗得辯證之味。
作家柏楊在其歷史學著作《中國人史綱》中寫道:姒文命(大禹)治理的黃河等“九條河流中,八條河流直到二十世紀仍然存在,只有濟水在若干年后被黃河并吞,成為黃河的下游,只剩下一個尾巴,改稱小清河,還微留痕跡?!?/p>
小清河直通大海,因魯北渤海灘涂盛產食鹽,小清河成為食鹽和魚蝦進入內陸的便道,濟南也因此成了著名大碼頭。魯北渤海灘涂生產的食鹽,今天仍在全國占據重要地位,古代食鹽地位重要,小清河的開通大大抬升了濟南的地位。
城之名尚存,而濟河名已無,這是一種地域文化上的損失。濟南還留存了一條濟水的尾巴,我們還能明確濟南之由來,這是一段需要珍視的河流。(2020年4月30日大眾日報,《小清河不“小”》周學澤)
小清河復航工程是山東省水運建設史上第一個一次性投資超百億元項目、省內第一個可實現海河直達運輸的水路交通項目,也是省航運史上建設內容最多、最復雜的項目。據2017年7月28日大眾日報記載,當日,小清河復航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山東省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批復,標志著小清河復航工程將進入建設階段。
據了解,小清河復航起點為濟南市荷花路跨小清河橋下200米處,途經濟南、濱州、淄博、東營、濰坊五市,重點為濰坊港西港區(qū)羊口作業(yè)區(qū)。建設Ⅲ級限制性航道169.2千米,新建、改建通航建筑物4座,改建跨河橋梁36座,以及其它水利、管道、纜線、數字化航道、導助航等配套設施,項目估算總投資127.07億元,項目工期3年。
而在去年4月,小清河復航工程復工復產全面展開。82.36公里長的小清河(濱州博興-東營廣饒-濰坊壽光段)沿線火力全開,航道疏浚施工持續(xù)保持大干態(tài)勢。(2020年4月13日大眾日報)
1月16日,小清河濟南港開工建設。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小清河濟南港規(guī)劃建設主城港區(qū)和章丘港區(qū),形成“一港二港區(qū)”格局。總體規(guī)劃港口岸線6170米,生產性泊位總數27個,陸域總面積246萬平方米,建成投入使用后預計2030年和2040年貨物吞吐量為1230萬噸和1530萬噸。
據了解,山東海河港口有限公司正在研制2000噸級河海直達船,貨物由濟南港裝船后直達龍口港,實現河海聯運。濟南港臨近機場、董家鐵路貨運站,周邊路網發(fā)達,將實現鐵水聯運和公水聯運集散、疏運,打造集公、鐵、水、空多式聯運為一體的“四港合一”綜合樞紐。
?。▓D為主城港區(qū)效果圖)
濟南港建成后,將充分發(fā)揮交通基礎設施的帶動作用,通過廉價、便捷的運輸方式助力企業(yè)降本增效,吸引對大宗原材料依賴性強的產業(yè)以及外向型產業(yè)進入園區(qū),最終形成以港口引產業(yè)、以產業(yè)聚集優(yōu)化城市產業(yè)布局的新態(tài)勢,實現港口、產業(yè)、城市高效協同發(fā)展。同時,作為促進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北方重要支點,濟南港將打造國際物流聯通樞紐港,推動濟南更深一步融入國際產業(yè)鏈中。
這幾天,“就地過節(jié)”成為“高頻熱詞”,多個城市向在外游子發(fā)布“非必要不返鄉(xiāng)”的公開信,也有高校明確“家住中高風險地區(qū)的高校師生,寒假期間原則上不回家”。單是看外觀,這座背靠超然樓的泉城書房就已十分霸氣了,白色墻體、棕色立柱……處處透著古色古香。[詳細]
黃河邊的玉清湖水庫和小清河的臘山分洪道,是濟南重要的飲水、防洪、灌溉工程,也是濟南重要的生態(tài)工程,對濟南生態(tài)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隨著2019年1月萊蕪并入濟南和濟南-泰安省會經濟圈合作的加快,省會濟南的發(fā)展有了“泰山”的身影,濟南建設“融河擁山、岳瀆交匯[詳細]
主城港區(qū)位于荷花路小清河大橋下游200米,是濟南港的核心港區(qū)。山東海河港口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禮介紹,他們與科研單在全國首制了3000噸級的河海直達船,可裝載148個標準集裝箱。[詳細]
手機隨手拍一拍,8秒鐘的“超然樓”鏡頭,便給了網友w拐拐600多萬的觀看量、33萬網友點贊、2.7萬人評論留言。啟用青年策展人 “年輕人”前沿策展視野為“雙年展”增加多元新銳視角 本屆雙年展設置在兩個展館,山東美術館展出策展人提名作品展覽,濟南市美術館(濟南[詳細]
1月17日,記者在濟陽見到了87歲,有著63年黨齡的范傳璽。他戴著一頂黑色的羊氈帽,衣著樸素而干凈,精神矍鑠地邀請客人喝茶。交談時,他只是和藹地笑笑并擺了擺手。范傳璽的家人告訴記者,老人已于一年前罹患阿爾茲海默癥,失去了生活識別能力,已經無法與人交談。[詳細]
近日,生態(tài)環(huán)境部辦公廳下發(fā)《關于表揚2020年度全國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工作中表現突出集體和個人的通知》,山東省有8個集體、40名個人獲通報表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