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張瑋
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 張瑋 濟南報道
7月18日下午,酈波詩集《月光迷路 草木生長》首發(fā)式在全國圖書博覽會上火熱進行?!霸娫~男神”酈波如約而至,分享自己多年來筆耕不輟、堅持寫詩的初心與動力,闡發(fā)詩歌于現(xiàn)今時代的意義,并解答了讀者們諸多關于詩歌的問題?;顒蝇F(xiàn)場氣氛熱烈,簽售火爆。
據(jù)了解,酈波是南京師范大學教授、著名學者。2009年于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大明名臣”系列、“曾國藩家訓”等節(jié)目,為大眾所熟知。2016年開始參加央視“中國詩詞大會”擔任文化嘉賓,以其深厚的學養(yǎng)、儒雅的形象、風趣的點評,廣受推崇與喜愛。
《月光迷路 草木生長》是他的第二本現(xiàn)代詩詩集,也是他寫詩十載,數(shù)千首習作中的300首精選作品結集。全書按春夏秋冬四時更迭的邏輯進行編排,分《我有一懷清澈》《滿天星斗月圓》《一棵樹扶住了微風》《漫天的我,落在雪花上》四輯。詩歌語言凝練、意味深長,常以生活場景或自然景致切入,闡發(fā)生命深意,文辭雋永,富有哲思,韻味悠長。而由這些詩歌傳達給讀者的,或許也正是酈波想要對這個世界的傾訴。
著名學者
也曾是滿懷江湖夢的少年
關于寫詩的緣起,酈波的故事有些令人意外。他坦言,自己年少時頗崇尚功夫小子、少林武僧與古惑仔。后來,那個滿懷江湖夢的少年最終成長為一名學者,一個標準的儒家知識分子,這是他始料未及的。
現(xiàn)在,他主要研究傳統(tǒng)文化與訓詁學、文字學,也兼及文明史,看到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文化斷層,總是有莫名的焦慮感。由此衍生的一種使命感則最終成為他終生的奮斗與追求,那就是——母語文化的傳播、華夏文明的傳承與漢字文化的守護。
因為漢字教育攸關母語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所以在十幾年前,他便確立了專力做漢字文化教育與中小學語文啟蒙的目標,并發(fā)現(xiàn)使孩子們獲得母語 (漢語) 語感的最佳方式便是詩詞的學習、吟誦與詩歌的習練、創(chuàng)作。
為了摸索這條語文啟蒙之路,他開始重拾當年在生命里偶然閃現(xiàn)的“文青夢”,并持之以恒,一寫就是十余年。于是,因為教育的理想與傳承的追求,就有了“但問耕耘,莫問收獲”的收獲——數(shù)千首習作中一些精選作品的結集與出版。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他說:詩,不是遠方,是救贖
而對于寫詩,為何曾經(jīng)歷非議,卻依然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因為于我而言,甚至,于今來古往的所有中國知識分子而言——詩,不是遠方,是救贖?!?/p>
酈波為讀者們普及了詩歌的歷史:自魏晉南北朝以來,或者說自純粹的文人詩興起之后,中國古代的儒家知識分子,幾乎沒有不寫詩的。之所以 《全唐詩》 只收錄了兩千兩百多人的四萬八千多首詩, 《全宋詞》 只收錄了一千三百多人的兩萬多首詞,一是因為古代知識分子所占人口比例極低,二是因為大浪淘沙,得以留存的都是少數(shù)的精品。然而,只要是儒家知識分子就沒有不寫詩的,這是毋庸置疑的。原因也很簡單,只因為在中國文人看來——“詩,緣情”“詩,言志”。
為什么“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為什么“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為什么可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為什么要“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為什么能“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為什么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為什么“少年不識愁滋味”?
為什么“壯歲旌旗擁萬夫”?
為什么“中年登覽足悲哀”?
為什么“暮年詩賦動江關”?……
一切都只是因為“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看上去只能“言志”“緣情”的詩,卻是知識分子精神的根柢所在、歸宿所在,甚至,救贖所在。
中國的讀書人,只要還有紙筆,只要還能書寫,任現(xiàn)世風雨、人生坎坷,終究可以卓然屹立,九死不悔,甚至,鳳凰涅槃。
所以,詩,不是所謂唯美的遠方,而是生命在滾滾紅塵里回歸清澈、葆有赤子心的救贖力量!
《月光迷路 草木生長》
正是他創(chuàng)下的“小詩界”
確實,在詩的國度里,常常能獲得一種“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片刻安寧。就像《月光迷路 草木生長》這本小巧精美的詩集所傳達給讀者的那份清澈明靜——
春夜“去星海中垂釣/聽見星辰竊竊私語/北冥,有魚”;
夏季“空出一些自己/添些山水白云,草木菜蔬/和你”;
秋日“于岸上觀潮/悟潮起潮落/出乎其外,馭乎其上也”;
冬時“看見一片雪花/萬里迢迢,飄往大海/是想在藍色的墓里/葬下純白”。
這,就是酈波創(chuàng)造的“小詩界”——《月光迷路 草木生長》,或許,在人生的某個季節(jié),你偶遇一株花樹,其最頂端的嫩芽所飽含的養(yǎng)分,便源自數(shù)千年前的一束迷路的月光。
7月17日,“好客山東好時節(jié)·濟南消夏文化旅游節(jié)”暨濟南樂嬉谷雨林瀑布群開園在樂嬉谷同時啟動。濟南樂嬉谷雨林瀑布群景區(qū)位于萊蕪區(qū)雪野街道官正村西側,占地面積千余畝,最高海拔近900米,山谷幽深,郁郁蔥蔥,疊泉飛瀑,夏季平均氣溫在25℃,是盛夏避暑休閑觀景的[詳細]
近日,濟南中央商務區(qū)綢帶公園核心區(qū)的柳葉亭主體建成,亭子頂部平臺進入綠化階段。柳葉亭整體呈“柳葉”狀,頂部綠化也按照柳葉的紋路進行施工,從空中俯瞰,宛若一片垂柳的嫩葉,又仿佛一座造型新穎的“空中花園”。目前,綢帶公園南首的“荷葉亭”已經(jīng)向市民開放,[詳細]
浩如煙海、盛世空前,一分鐘“速讀”書博會[詳細]
7月8日-8月7日,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在官網(wǎng)公示《山東省國土空間規(guī)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意見稿強調建設“一群兩心”:以濟南、青島為核心,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對濟南都市圈的新闡釋是:以濟南為中心,大力推動濟淄、濟泰、濟德同城化,[詳細]
“我之前就知道你們這套叢書,這次買了必讀的《簡愛》《吶喊仿徨》《呼蘭河傳》這幾本。”一個13歲的小女孩指著“大家小書”說道。7月15日至19日,第30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以下簡稱“書博會”)北京展館內人聲鼎沸,北京出版集團的展位吸引了很多市民讀者的光顧,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