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姜暉
12月27日,記者從濟南市純電動共享叉車項目投運啟動儀式上獲悉,首批30臺電動共享叉車在萊蕪區(qū)投入使用,將陸續(xù)在濟南各工業(yè)園區(qū)、物流園區(qū)投放800臺,這在全國尚屬首創(chuàng),進一步降低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持續(xù)改善空氣質量,助推“碳達峰、碳中和”。
據悉,首批投入運營的30臺共享叉車于12月31日前全部在萊蕪區(qū)投用,2022年上半年在濟南市場投放800臺。這是濟南踐行“碳達峰、碳中和”的創(chuàng)新之舉。據介紹,叉車、挖掘機等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已經成為影響大氣污染的重要因素。濟南市2017年大氣顆粒物源解析結果顯示,非道路移動機械對PM10、PM2.5、氮氧化物的貢獻率分別達到了9.4%、13%、20%,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和柴油車相當。同時,對于非道路移動機械,目前國家還沒有出臺相關強制報廢的政策和標準,也沒有補貼政策,淘汰緩慢。濟南市已登記編碼機械48920臺,其中叉車12992臺,純電動叉車只有3108臺,占比23.9%。濟南出臺相關規(guī)定,劃定高排放禁用區(qū),重污染天氣限制使用高排放機械,進一步推動減排。但相比機動車,這一領域的監(jiān)管、處罰難度也較大。為此,需要加強從源頭治理,純電動叉車無污染、零排放,但價格較高,大約是燃油叉車的三倍,市場推廣有一定難度。在非道路移動機械保有量大且老舊的區(qū)域投放新能源機械,有效減少排放的同時,也降低應急措施對企業(yè)生產的影響,特別是物流運輸和生產型企業(yè)。為此,濟南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聯(lián)合徐工集團在濟南落地純電動共享叉車項目,率先在物流園區(qū)、工業(yè)園布局1-5噸的“共享叉車”,使用者掃碼租用,按小時付費。降低新能源叉車購置成本,節(jié)能減排,助推濟南落實“雙碳”目標。
?。ù蟊妶髽I(yè)·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國陸 報道)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姜暉
近日,在濟南東華街5號,山東省現存最大的督城隍廟修繕工作全部結束,距今已經651年的老建筑群展現新貌。[詳細]
石窟寺是中國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文物局在24日召開的“十四五”石窟寺保護與考古工作會上公布,歷時10個月的調查統(tǒng)計,全國共有石窟寺2155處、摩崖造像3831處,共計5986處,其中本次調查新發(fā)現635處。記者又從山東省文物局得到信息,山東省石窟寺專項調查工作協(xié)調[詳細]
12月26日上午,共青團濟南市委與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科普宣教合作簽約儀式暨2021年濟南市青少年宮首屆科技嘉年華在濟南市青少年宮正式開幕,本次科技嘉年華以“科技筑夢,創(chuàng)新成長”為主題,為全市青少年兒童搭建科技探索的平臺,激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動手能力,在孩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