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高娜
責任編輯:曹亮
3月8日,濟南某醫(yī)院的造血干細胞采集室里,經(jīng)過三個多小時的堅持,李磊完成了200多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的采集,這份飽含深厚情誼的“生命的種子”將給一名血液病患者帶來重生的希望。李磊成為濟南市第126例、平陰縣第11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李磊是一名退役軍人,也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在平陰縣榆山街道辦事處擔任環(huán)保網(wǎng)格監(jiān)管員。單位每次組織獻血活動他都踴躍參加,也是在獻血時他留下血樣加入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
李磊的捐獻之路極不平凡,克服重重困難才走到今天。2021年11月,李磊接到濟南市紅十字會通知,他的血樣與一名患者初次配型成功,問他是否同意捐獻。想到非血緣配型成功的概率極低,沒有與家人商量,他二話沒說就答應了下來。
天有不測風云。接下來的高分辨檢測和體檢等環(huán)節(jié)時,李磊的父親因肺癌正在省立醫(yī)院治療,身在病床旁照顧的李磊還是抽時間積極配合市紅十字會的工作,順利通過了各項檢查。就在他準備捐獻的前幾天,岳父突發(fā)腦梗住進了醫(yī)院,父親的肺癌也到了化療的時間,老母親70多歲了。
作為普通的80后,他和他愛人都是獨生子女,上面四個老人,下面兩個孩子,老人住院需要人,孩子上學接送也需要人,如果離開幾天,家里不知會忙成啥樣,更擔心母親的身體。捐獻之前那段時間他想了好多,內(nèi)心萬分的糾結(jié),看看年邁重病的兩個父親,想想兩個年幼的孩子,在多重困難面前他猶豫了。父親和母親發(fā)現(xiàn)了他的狀態(tài)不對,再三追問之下,他便將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事情告訴了父母,沒想到父親和母親都非常的支持他。父親告訴他:“我的病拖十天半個月沒問題,化療就等你回來再說,主要是你岳父那邊需要人,不行就讓你媳婦請幾天假吧!兩個孩子由我和你媽看著。將心比心,那邊患者的家屬肯定比我們著急,家里的事不用擔心,你就放心地去捐獻吧!”聽完這些話,李磊真的是心如刀割,但老父親的話卻給他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堅定了赴濟南捐獻的決心!
捐獻臨行之前,躺在病床上岳父眼巴巴看著他,李磊知道岳父是多么希望他留下來照顧。雖然萬般的放心不下,但感同身受,他能體會到等待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患者家屬的焦急心情。3月4日是農(nóng)歷的二月二龍?zhí)ь^的日子,也是李磊母親的生日,今年不能陪在老人身邊了,注定要當一回不孝子了。但為了捐獻,為了讓一個生命得以延續(xù),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李磊這樣認為。
李磊說:“生活在和平年代,一個普通人很少有機會做出轟轟烈烈的事情。一天當過兵,一生是軍人,軍人的天職就是守護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五年的軍旅生涯,二十年的黨齡,讓我堅守的信念就是,在人民群眾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就是我的責任!捐獻造血干細胞雖算不上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在我的一生中確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為此我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通訊員 曹炳昌)
初審編輯:高娜
責任編輯: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