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樂雙
原泉
每到春節(jié),關于“過年回誰家”的問題就會重回輿論場,引發(fā)一輪討論。年前,就有不少相關的事兒引發(fā)熱議,比如“90后獨生女遠嫁,過年和丈夫決定各找各媽”,比如“丈夫半路變卦開車回婆家,妻子直接搶奪方向盤”。
在以前的老觀念下,一般婚后都是回婆家過年,加上多子女家庭下也不存在父母空巢的情況,所以就沒有“回誰家”這個問題。隨著獨生子女逐漸成家和男女平等觀念的普及,這個問題逐漸顯現(xiàn),也成為每到過年,不少人面臨的現(xiàn)實選擇題。
我遠嫁前,并沒認識到這是個問題。后來一直慶幸,慶幸自己有個弟弟,即使自己不能回娘家過年,爸媽也還有弟弟陪著,過年不至于就兩個老人。
結(jié)婚后的好幾年,春節(jié)都沒能回家。按照習俗,第一年要去婆家這邊的同宗長輩家拜年,自然就沒有考慮回千里之外的娘家過年。后來就有了孩子,孩子小,怕冬天回家適應不了氣候生病,這一拖,就又是好幾年。等到孩子滿了三周歲,覺得孩子免疫力也強了,那一年,提前和媽媽說,“今年要帶著娃一起回家過年”,媽媽的高興之情驚醒我,之前一直勸阻我回家過年有多么的“違心”。
命運弄人,那一年,媽媽走了,就在過年前不到一個月。她期待的一家人圍坐過年的情景,終是沒有實現(xiàn)。在我此前的認知中,媽媽仿佛還有10年,20年,50年,總之,前方還有無盡的歲月等著我,等著我團圓,等著我陪她。此前,我不知道什么叫人生無常,不知道什么叫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那年,我們?nèi)匀换丶疫^了年,但媽媽已經(jīng)不在。
現(xiàn)在,弟弟也成家有了孩子,爸爸和子孫輩在一起也其樂融融。今年過年,我綜合了婆家和娘家的情況,選擇在婆家過年,4月份再回娘家。在過年回家的問題上,媽媽是我最大的遺憾,而我幸運的地方則在于,父母此前有弟弟的陪伴,公婆雖然只有老公一個孩子,但也能體諒我是遠嫁,全家沒有在回哪邊過年的問題上產(chǎn)生過矛盾。
每一家的情況都不同,過年到底回誰家,當然沒有標準答案。但最優(yōu)解是存在的,那就是商量著來。不管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一家一年輪著陪父母過年,把假期分成兩半跑著過年,還是把雙方父母接到一起過年,都需要夫妻兩個商量著來。
疫情三年,更讓人體會到親情和團圓的可貴?!斑^年回誰家”的糾結(jié),也是對親人團圓的渴望。而團圓的本質(zhì),還是心在一起,回誰家有時可能兩難,但表達愛意卻是不需要選擇的。只要愛意在流動,不管回誰家怎么過,都是好年!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樂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