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帥偉
責任編輯:張娜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肖陽 濟南報道
他們用愛心傳遞愛心,將汗水化為笑容,用生命影響生命,不為鮮花,不為掌聲,不為報酬;他們用奉獻成就他人和所在的城市,也在成就更加美好的自己,收獲經歷,收獲成長,收獲快樂。他們就是泉城青年志愿者。
“每當看到共青團發(fā)出的‘抗疫志愿者’招募令,我依然熱血涌動,想即刻啟程,奔赴現場!”三年來,共青團濟南市委發(fā)出的“疫情防控定向志愿者招募令”已達47次,身為一名青年教師的劉偉,只要時間地點合適,便會毅然加入“青春戰(zhàn)疫志愿者”隊伍。
據不完全統計,濟南直接投身于疫情防控的濟南青年志愿者已超過37萬人次,服務時長超過3600萬小時。不僅僅是在疫情防抗現場,基層治理、環(huán)境保護、扶老育幼、便民服務、文明創(chuàng)城、防災抗災、大型賽會……泉城濟南幾乎每個領域,都有身著紅馬甲的“青年志愿紅”。截至目前,全市實名注冊志愿者人數超過150萬,學雷鋒志愿服務組織1萬多支,志愿服務站點5100多個……平均每6個濟南人,就有一個志愿者,其中青年志愿者超過60%。
2月17日-2月18日,第六屆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項目大賽暨志愿服務交流會將在濟南舉行。來自全國的青年志愿者,將一起聚焦這座泉水匯聚之都,青春志愿之城。
需要與“被需要”
2020年,春節(jié)期間。不少人的假日計劃尚未開始,就因疫情居家。剛開始那幾天,家住濟南市中區(qū)的“80后”金輝,每天看著不斷變化的確診病例數字,一時間不知所措,“乖乖把自己悶在家里,等待這一切過去,無聊的時候就躺在床上,無所事事地刷手機……”
然而,當他看到共青團濟南市委2月4日發(fā)出的“一線戰(zhàn)疫青年志愿者招募令”后,這種狀態(tài)被迅速切換,“出征號角吹響了,走,到疫情防控一線去報到!”
聞令而動的不僅僅有金輝。王貴旭、朱容徽、劉文建、趙文陽、張云龍……“80后”“90后”“00后”…… 廣大青年紛紛報名加入到青年志愿者大軍中。團市委2020年2月4日發(fā)出的“一號招募令”,不到一天就有2599位市民網上或電話報名參加,“離家遠近無所謂,只要能出上力、幫上忙,安排我到哪都行!”
災情當前,這座城市需要有沖鋒在前的熱血青年。長清區(qū)的高敏是一名在讀研究生,看到“招募令”馬上報名,母親王麗不假思索,和女兒一起報名上陣!歷城區(qū)三名“90后”志愿者許占珺、吳震、張佳琳,被疫情戰(zhàn)場上飄揚的黨旗和一聲聲“我是共產黨員我先上”深深打動,在這一刻他們決定,遞交入黨申請書!加入志愿服務的退伍軍人張義建、王連才、李顯民,用行動詮釋“退伍不褪色”的精神,疫情就是命令,“若有戰(zhàn),召必回!”
“90后”青年志愿者王旭,志愿服務期間堅守在工作一線,“‘非典’發(fā)生時我10歲,從電視上看到無數醫(yī)護人員、志愿者沖在一線;汶川地震時我15歲,看到救援隊伍開往受災一線,協力作戰(zhàn);今年我27歲,我也要沖上第一線!”
近期,一直忙碌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青年志愿者劉偉,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心聲:與其說在危難時刻這座城市需要我們,不如說是我們需要這座城市的平安穩(wěn)定來庇佑每個人,此刻大家都對自己能為所在的城市盡一把力而感到開心和自豪,可以有地方實現自我價值,可以感到自己被需要,每位志愿者的內心,都感受到了那種被需要的快樂!
這種“被需要”,不僅僅體現在疫情防控工作中。2019年8月10日到13日,超強臺風“利奇馬”來襲,團濟南市委、市志愿者協會組織藍天救援隊、七兵堂志愿服務隊等100余支志愿服務隊伍的1300余名志愿者投入抗災救援。濟南歷下區(qū)持續(xù)打造10個志愿服務品牌,成立100支志愿服務隊伍,推動了全區(qū)青年志愿服務活動常態(tài)化、制度化、項目化。市中區(qū)通過打造志愿“雙師課堂”、愛心護考、結伴成長等志愿服務項目,全方位盤活社區(qū)資源。濟南天橋區(qū)服務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組織開展“愛護母親河”等系列志愿活動……顆顆火熱心,燃成“志愿紅”。
改變與“被改變”
兩年多來,給“希望小屋”孩子們提供志愿服務的經歷,讓一直有著抑郁癥狀的青年企業(yè)家張順,內心深處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
“事業(yè)有了,家庭有了,物質上可以說什么都不缺了,我卻變得患得患失,害怕失去,害怕失去現有的任何東西?!眱赡昵?,這種糾結,一度讓這位32歲的青年企業(yè)家陷入極度焦慮,直到他做了志愿者。
“希望小屋”是共青團山東省委在全省發(fā)起的一項旨在改善困境兒童居住環(huán)境的公益項目。共青團濟南市委三年時間內籌集專用善款1000多萬元,幫助1000多個困境家庭為孩子建起“希望小屋”,期間安排志愿者和其中部分兒童結成對子,進行幫扶。張順不但捐建了希望小屋,還主動做起了志愿者。
“我從小家庭還算優(yōu)渥,山區(qū)孩子們的生活場景,是我從來沒有感受過的。他們在困境中,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美好熱愛,對未來的執(zhí)著追求,純真、堅定、快樂、感恩!”張順明說,“和孩子們相比,我覺得自己一切的焦慮,都是可笑的。我的一點付出,改善了孩子們的居住學習環(huán)境,可孩子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和他們天真的笑容,徹底改變了我,治愈了我的抑郁?,F在我覺得,不是孩子們需要我,而是我需要他們!”
青年志愿者們,在各自的志愿服務場景中,無不經歷著改變和“被改變”?!盁嵝逆⒚没ā敝驹刚邎F隊,已經堅持了16年,她們的志愿口號耳熟能詳——請讓我來幫助你,就像幫助我自己;濟南漱玉平民青年志愿者團隊,風雨無阻入社區(qū),為群眾百姓送去溫暖健康;濟南大學音樂學院“新市民子女藝術課堂”志愿服務團隊,“助力音樂夢想,我們沖在前面”……
來自濟南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大學生李軍,從中學時代便有著做志愿者的經歷。他總結說,作為一名志愿者,其實能做的很有限,但期間的經歷卻讓自己得到很多,自己也一直“被改變”著,比如抗壓能力、交際能力、協調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等,這種改變和成長,是做志愿者的經歷帶給自己的寶貴財富。
溫暖與“被溫暖”
“做一時的志愿者容易,但數年、十數年乃至數十年堅持做志愿者的人,背后一定是被一種情感溫暖著、支撐著?!睗锨嗄曛驹刚呲w琳,參與幫扶孤獨癥兒童關愛計劃已經有11年了。趙琳剛開始接觸到這些“來自星星的孩子”時,感到很不適應,一度想要放棄,“是孩子家人期待、感恩目光,讓我留了下來。幾年下來,讓我深深懂得了這些孩子。”
這些年來,在青年志愿者們溫暖的陪伴下,孩子們也漸漸敞開心扉,主動與志愿者們溝通交流。趙琳說:“看著孩子們逐漸喜歡上自己,志愿者們也幸福不已,盡己所能地逗孩子們開心,與他們嬉笑玩鬧,建立起信任與情感。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是相互的,是無價的。在這種溫暖的陪伴和激勵下,只要有時間,我就來陪他們,一堅持就是十多年?!?/p>
每一項公益志愿項目堅持下來的背后,都有這種溫暖的支撐。從7歲孩子到九旬老人,從反扒英雄到下崗職工,從“母親糧倉”到“花兒行動”……由濟南市文明辦、共青團濟南市委等單位聯合發(fā)起成立已近20年的“泉城義工”正青春,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市民參與,為濟南這座古老而現代的城市注入無限愛心和勃勃生機。“點亮小桔燈,同讀一本書”,持續(xù)運行10余年的“小桔燈”愛心讀書行動,已為80多所鄉(xiāng)村小學捐贈了100多萬冊的圖書,讓農村和城市的孩子共享讀書的權利,共同健康成長。
在中小學,共青團濟南市委組織實施“公益合伙人”“小手拉大手”品牌活動,指導青少年養(yǎng)成公益意識,參與公益行為,讓青少年成為志愿服務生力軍;在山東大學,“人人都做志愿者”早已深入人心,團員青年全員注冊志愿者,常態(tài)化開展支教、助農、扶弱等志愿服務;在社區(qū),團市委實施“青春社區(qū)”志愿服務行動,通過高校、企事業(yè)單位、社會組織等外來力量和社區(qū)內生力量相結合的工作模式,開展基層治理、文化教育、環(huán)境保護、扶老育幼、優(yōu)撫助殘等領域志愿服務活動,構建社區(qū)“菜單式”志愿服務項目清單,年內累計開展服務5萬余小時。在鄉(xiāng)村、在企業(yè),濟南青年宣講團連續(xù)4年深入基層一線,講省會現代化建設,講成長勵志故事,講青年價值追求,廣泛開展青春宣講活動220余場,贏得青年認同與感動,收獲滿滿掌聲。
成就與“被成就”
2021年,濟南市再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實現了自2018年以來年度測評連續(xù)四次位列省會、副省級全國文明城市第一名?!八倪B冠”的背后,有著泉城眾多志愿服務組織和廣大青年志愿者的傾情付出。近年來,濟南團市委聯合市文明辦開展“助力創(chuàng)城 志愿先行”十大行動,已累計開展服務萬余場,42萬余人次群眾受益。有溫度的濟南背后,是“黨、團、隊”貫通的志愿者隊伍圍繞濟南市中心工作,用志愿服務繪就共治共享“同心圓”。
在2022年濟南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過程中,青年志愿者們以社區(qū)宣傳員、交通引導員、愛心幫扶志愿者、網絡文明志愿者、疫情防控志愿者等身份,活躍在各類志愿服務中,截至目前今年青年志愿服務累計已有20萬余人次。
濟南是全國最早一批開展志愿者行動的城市。1994年3月5日,泉城青年亮出“青年志愿者”旗幟開展“學雷鋒樹新風”志愿者活動月活動,標志著濟南市青年志愿者行動正式啟動。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在濟南,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人人爭當志愿者的背后,是志愿精神的召喚,是志愿行動的魅力所在,是這座城市最美的底色。
青年志愿者們,與所在的這座城市相互成就。在濟南,志愿服務已經成為城市的嶄新名片;在濟南,志愿者的微笑最美。目前,濟南正在全面試點“全國青年發(fā)展友好型城市”,倡導青年“人人都做志愿者”,全力打造“青春志愿之城”“青春公益之城”“青春服務之城”。
初審編輯:帥偉
責任編輯:張娜
2月25日至27日,第35屆北京圖書訂貨會分會場暨首屆濟南書市將在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并在濟南市圖書館、泉城書房、山東書城設分會場,以協同聯動的形式全面展示出版業(yè)發(fā)展的豐碩成果,邀大眾共赴閱讀盛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