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苑文颯
責(zé)任編輯:張娜
3月26日一大早,濟南高新愛心獻血屋王學(xué)捷早早來到單位,7時許,見不遠處一人正朝站內(nèi)走來,便幾個箭步迎上去,握起他的手熱情地領(lǐng)進屋來。
“王老師!您來了”“王老師!您好”。站內(nèi)工作人員紛紛熱情跟他打起招呼。
大家口中的“王老師”是濟南市城肥清運管理二處黨委委員、副處長王成偵同志,1965年出生,58歲,2002年從部隊轉(zhuǎn)業(yè)安置到城肥二處從事城肥清疏工作。
多年來,他在帶領(lǐng)一線職工奔波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解決居民樓房化糞池清疏“疑難雜癥”的同時,還一直堅持著無償獻血這一大愛之舉。在廣大干部職工眼中他不僅是化糞池管道淤堵的“老中醫(yī)”,還是一位積極為社會奉獻愛心的“獻血達人”,對愛心獻血屋的工作人員來說,他可是這里雷打不動的“??汀?。
自1999年首次參與無償獻血到今天,王成偵同志已累計無償獻血100次,其中全血19次,7200ml,成份血81次,血小板134個治療量,總計約合3.4萬ml。如果按每個成年人5000ml血液量來計算,大約7個人的全部血液了。
正因為常年堅持奉獻這份愛心,在他辦公桌抽屜里擺滿了因無償獻血獲得的各式各樣的愛心獎牌和證書。2023年2月,他也被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等部門聯(lián)合授予“無償獻血奉獻金獎”。
做完采前化驗,確認血液合格后,血站職工小徐開始為他采集血小板。
“王老師,是什么原因讓您有了獻血的想法?”她敬佩地問道。
小徐的發(fā)問讓王成偵同志也打開了話匣子。原來,他的母親生前患有胃底靜脈曲張伴脾功能亢進及脾大,情況危機時會出現(xiàn)嚴重嘔血、便血等癥狀,先后于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多次入院治療,期間輸注了逾萬毫升的血液。
“2014年的最后一次住院時,看著別人的血液一袋一袋輸進母親的血管,又一口一口被嘔吐出來,我恍然覺得,那該是多少個不曾相識的人,在用他們無償奉獻的血液為我母親續(xù)命,這讓我頓感無以回報。陪母親的最后一晚我在病房的走廊里徘徊到天亮,徹夜未眠,是基于母親病情的悲痛,更是基于從發(fā)病到去世的幾年里,原來母親一直被社會的奉獻溫暖著。”王成偵說。
“母親的去世給我?guī)砭薮蟮谋矗任夷赣H的血液是別人給的,我也要用自己血液回饋社會,傳遞這份愛心、奉獻這份溫暖,盡自己最大努力為他人生命續(xù)航、免他人喪親之痛……”聽了王成偵同志這話,獻血屋的所有人都向投去欽佩的目光。
“王老師,您都獻血100次了,是什么力量支撐您一直堅持奉獻這份愛心呢?”小徐又問。
據(jù)王成偵介紹,自己第一次獻血是在部隊服役時參加的,后來轉(zhuǎn)業(yè)到城肥二處,從2012年至2019年12月間,他都堅持每年捐獻兩次全血,只要一到符合要求的獻血日期,他便利用工作之余坐上公交車,穿梭于泉城廣場、洪家樓、解放橋、泉城公園等各個獻血站。慢慢的,他不僅對各個獻血站的工作時間了如指掌,對通行于各血站之間運行的公交班次也都了然于心,甚至各血站工作人員都幫他算著日子,提前跟他預(yù)約時間。
“2017年1月的一天下午,我看見泉城廣場獻血站周圍排著長長的隊伍,拉著長長的條幅,某單位黨員正在組織集體獻血活動,鮮紅的黨旗在我眼前飄揚,龐大的獻血隊伍讓我對獻血有了更深的感觸,也給了我強大的精神動力。原來,使自己堅持無償獻血的動力除了心中那份執(zhí)著的愛心外,更應(yīng)是作為一名黨員對社會的一份責(zé)任、一種擔(dān)當?!蓖醭蓚烧f。
2019年12月,偶然的一次機會,他在網(wǎng)上看到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小朋友因凝血功能障礙而去世,想著年輕的生命無情的被病魔奪去,深感惋惜的同時,也堅定了他捐獻血小板的想法,便主動去解放橋獻血站要求工作人員為他普及捐獻成份血的相關(guān)常識,在得知血小板每半月可采集一次、全年可采集24次,且存儲時間短、醫(yī)院相對緊缺的情況后,便當即跟工作人員要了高新財智獻血屋的地址,當天完成了第一次血小板捐獻。
“對老王來說,獻血已經(jīng)成為他生活中的一種習(xí)慣,從2020年到現(xiàn)在,每年他都會無償捐獻24次血小板,從未間斷?!毖就踔魅谓榻B。
然而,在王成偵看來,用自己可再生的血液去拯救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挽回一個個支離破碎的家庭,對他來說意義非凡。
在與小徐聊到家人是否支持他獻血的時候,王成偵說:“剛開始家人因為擔(dān)心獻血會影響身體健康而極力反對,所以只能偷偷去獻;后來,經(jīng)過自己長時間的獻血實踐證明,合理獻血并不會對健康產(chǎn)生任何影響,也就漸漸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現(xiàn)在,每次獻血前家屬都會提醒我飲食和睡眠等注意事項,確保每次都能檢驗合格?!?/p>
在王成偵堅持多年無償獻血行為的感召下,市城肥二處涌現(xiàn)出朱樹華、邢鴻雁、郭本立等一大批參與無償獻血的干部職工,其中的很多人獻血次數(shù)也都達到十幾次、幾十次,其中,清疏一隊職工朱樹華同志也即將達到百次。幾年來,無償獻血、奉獻愛心已經(jīng)在單位蔚然成風(fēng),這股愛心的暖流正持續(xù)不斷涌向社會、溫暖社會,給一個個絕望的生命及背后的家庭送去“續(xù)航”的希望。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單位誰家有點大事小情需要輸血,王成偵同志都會主動第一時間與血站聯(lián)系、幫助調(diào)劑,為大家解決了不少大難題……”單位職工都這樣認為。
“王成偵在新時代用實際行動持續(xù)踐行、傳承雷鋒精神,他的愛心行為像是一團熾熱的火焰,溫暖著每一個個瀕臨崩潰的心靈,又像是一面鮮亮的黨旗,彰顯著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責(zé)任與擔(dān)當,希望全處干部職工積極行動起來,讓這股溫暖的洪流轉(zhuǎn)化為社會的燎原之勢?!秉h委副書記侯艷曾表示。
“王老師,你都獻血100次了,年紀也大了,還會堅持繼續(xù)獻血嗎?”小徐最后問道。
在王成偵同志看來,他身邊很多因獻血而結(jié)識的朋友獻血次數(shù)都已經(jīng)達到了200多次,他也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希望在60歲退休前,自己獻血次數(shù)能夠達到150次,血小板治療量達到220個。
獻血完畢后,王主任和小徐站在門口望著王成偵同志遠去的背影,緩緩豎起大拇指為他點了個大大的“贊”。
(通訊員 孫明勝)
初審編輯:苑文颯
責(zé)任編輯:張娜
3月27日,被譽為泉城“后花園”的南部山區(qū),萬畝桃花競相綻放,如錦似霞。放眼望去,連綿桃花蔓延開來,高低起伏,形成醉人粉紅色的花海。[詳細]
3月27日,天氣晴朗,春風(fēng)和煦。在濟南大明湖景區(qū),天藍水碧,花團錦簇,垂柳倒映在水中,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踏青游園。[詳細]
沒有一座城市能成為第二個濟南。自打這座瀟灑似江南的北方古城一路風(fēng)靡社交網(wǎng)絡(luò)后,前往打卡的游客便絡(luò)繹不絕,“總要來一趟濟南吧”一度成為熱門話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