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劉大帥
責任編輯:曹亮
編者按: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是國家公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被譽為“海內(nèi)第一名塑”的靈巖寺,均在這片土地上默默佇立千年。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醫(yī)扁鵲、名將秦瓊、名相房玄齡……著名詩人李白、杜甫、黃庭堅,詞人李清照、辛棄疾,著名小說家劉鶚,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濟南生活工作游歷,故有“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之佳譽。
濟南,不僅人杰輩出,更有天賦地靈,風景秀麗,泉水眾多,城內(nèi)72名泉爭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zhí)端拇笕壕秘撌⒚?,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之譽。千佛山峰巒秀麗,守護南界;大明湖潤物無聲,滋潤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為濟南的獨特風光。
濟南,在4000多年的歷史長河里,留下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樹、特色名吃、名家橋段、奇人軼事、雋永典故。 濟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書畫卷。即日起,大眾網(wǎng)濟南站推出人文地理類新聞欄目——《城·事》,在現(xiàn)實中勾勒濟南背影,在往事中講述濟南印象,在歷史、現(xiàn)在、未來的穿越交錯之間,記錄濟南,愛上濟南。
大眾網(wǎng)記者 劉大帥 濟南報道
建筑被稱作“凝固的藝術(shù)”,而古建筑更是承載著一個地方的時代變遷,是人們心中抹不去的記憶。近日,濟南高新區(qū)巨野河街道西盧村玉皇閣不可移動文物修繕保護工程正式開工。作為濟南市唯一一座十字穿心閣建筑——玉皇閣,得到有效修繕和保護,將讓這座百年建筑重煥新生。
玉皇閣修繕現(xiàn)場
十字穿心結(jié)構(gòu)獨特
4日,記者前往修繕現(xiàn)場探訪,工人們正在緊張作業(yè),玉皇閣主體建筑已經(jīng)被腳手架圍欄起來。玉皇閣整體建筑分為上下兩層,下層墩臺平面為矩形,有著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拱形通道交叉橫穿而過,形成“十字穿心”的獨特效果,故玉皇閣又稱為十字穿心閣。
據(jù)悉,類似的建筑目前在山東省境內(nèi)僅發(fā)現(xiàn)了 3 處,分別是淄博高青縣文昌閣、泰安鹿角村的十字穿心閣以及濟南高新區(qū)巨野河街道西盧村的玉皇閣。
八月的濟南格外炎熱,室外溫度高達36℃,當步入玉皇閣下方拱形通道后,頓感涼意襲來。目測一下,拱形通道高約2.5米,寬約3.2米,南北長約16.5米,東西寬約9米。拱形通道入口處由青磚砌成,整個墩臺則由石材疊砌而成,整體氣勢給人以穩(wěn)重、依持之感。
玉皇閣的“十字穿心”獨特效果
墩臺上方是玉皇閣的上層建筑。巨野河街道黨建工作辦公室主任陳亞瓊告訴記者,早期的玉皇閣上層建筑自南向北分別由南天門、鐘鼓樓、玉皇殿、行宮組成,目前僅存北側(cè)行宮,其他建筑在“文革”期間被砸爛、拆除。
記者沿著玉皇閣東南的石臺階拾級而上,進入到玉皇閣的二層院落。玉皇閣的二層平臺較為寬闊,三名工人正在清理平臺上的碎石和破碎的石板。二層平臺北側(cè)有個小型建筑,中間有一小門,兩側(cè)各有一窗戶,上覆青瓦,這就是行宮。行宮面積不大,屬于抬梁式建筑。記者看到梁架、檁、枋上布滿了精美的彩畫,雖歷經(jīng)百年滄桑,但是彩畫依然清晰可見,有著高度的藝術(shù)性,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行宮整體結(jié)構(gòu)較為完整,但是內(nèi)部的木梁結(jié)構(gòu)損壞嚴重,木構(gòu)件糟朽,屋面漏雨且部分墻體出現(xiàn)裂縫,如不盡快修繕,隨時會有傾倒的風險。
西盧村村黨總支部書記王淑義告訴記者,二十一世紀初,村民曾出資維修玉皇閣,但隨著村子不斷地擴建,路面不斷抬高,玉皇閣下方青石板路面被掩埋,石護欄也逐漸損毀。2017年,西盧村拆遷,玉皇閣被保留了下來。
玉皇閣的上層建筑,目前僅存北側(cè)行宮
2019年,玉皇閣被評為不可移動文物。今年3月,巨野河街道提出修繕計劃,高新區(qū)審批部門收到申請后,第一時間向省市級專家借鑒文物保護經(jīng)驗,邀請省級專家對修繕方案進行審查、指導,順利發(fā)放高新區(qū)首個不可移動文物修繕項目設計方案批復。
古閣歷經(jīng)百年滄桑
古建筑是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實物見證,記載了人類社會發(fā)展重要的文化基因信息,是寶貴的文化與精神財富。
據(jù)介紹,玉皇閣始建于元代,因始建時閣上建有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因此稱為“玉皇閣”。明清兩代均有重修,是古今村民出行的交通要道。如今,玉皇閣距今已經(jīng)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從這座古老的建筑中,可以看到歷史的痕跡,亦可以回望鄉(xiāng)愁的滋味,為人們追尋歷史保留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玉皇閣全景
西盧村玉皇閣得到修繕,引發(fā)了不少市民的關注,但要說最為關心的還是西盧村的村民。自從開啟修繕以來,幾乎每天都會有西盧村的村民前來詢問修繕情況和進度。濟南齊魯園林古建筑工程公司項目經(jīng)理劉郡主要負責此次玉皇閣修繕,他告訴記者,前來了解玉皇閣修繕的多為西盧村以及周邊村的老年人,有的會詳細詢問修繕情況,有的則站在玉皇閣不遠處靜靜地看一會。
說起對玉皇閣的感情,一直生活在西盧村后來成為村黨總支部書記的王淑義則打開了話匣子。據(jù)他回憶,早年間每逢天旱,村民們就會敲鑼打鼓在玉皇閣頂上的玉皇殿里祈禱求雨,所以玉皇閣也是一座民間宗教建筑。每年的正月十五,村里也有組織耍龍燈的習俗,在此起彼落的鑼鼓聲、鞭炮聲中,耍龍燈的村民從玉皇閣下依次穿過,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
王淑義說,玉皇閣位于村的中央,是村民們出行的必經(jīng)之路,玉皇閣便成為村子里最熱鬧的一個地點。特別是盛夏時節(jié),村子的男女老少都會到此處納涼,大家相互聊著家常,小孩子則在一旁追逐嬉鬧,一片歡聲笑語,好不熱鬧。
光陰輪轉(zhuǎn),滄海桑田。2017年,西盧村拆遷,現(xiàn)村民都搬進了高樓大廈,村里村民住房被夷為平地,僅有玉皇閣一座建筑依然佇立在原地,向世人訴說著這里的歷史風云和過往軼事,成為當?shù)卮迕褚粋€難以抹去的寄托鄉(xiāng)愁的可靠載體。
陳亞瓊告訴記者,玉皇閣作為齊魯文化的一部分,其情感價值意義超越了建筑本身具有的外在價值,是一種本土文化的情感認同,有著強烈的歷史穿透力和文化感染力。
修繕原則“修舊如舊”
玉皇閣距今已經(jīng)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具有不可再生性。由于年久失修、社會因素,玉皇閣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如一層墩臺墻體酥堿,石構(gòu)件缺失,二層行宮屋面漏雨、木構(gòu)件糟朽、墻體改動……玉皇閣的修繕工作迫在眉睫。
玉皇閣行宮的梁架、檁、枋上布滿了精美的彩畫
此次對玉皇閣的修繕引起了濟南高新區(qū)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向省市級專家借鑒文物保護經(jīng)驗,邀請省級專家對修繕方案進行審查、指導。經(jīng)過多次現(xiàn)場勘察,濟南齊魯園林古建筑工程公司提出了《巨野河街道西盧村玉皇閣不可移動文物修繕項目設計方案》。
項目經(jīng)理劉郡告訴記者,本次修繕工作將以現(xiàn)場勘察結(jié)論為基礎,以建筑殘損現(xiàn)狀及病害形成原因的分析為依據(jù),盡最大可能“不改變文物原狀”,對必要的修繕措施降到最低限度。
談到古建筑的修繕,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則是“修舊如舊”。劉郡說:“古建筑經(jīng)歷了時間的洗禮,經(jīng)過歲月的打磨,形成了獨特的歷史韻味。因此在修繕過程中要盡量還原其歷史面貌,保持建筑的原始風貌,盡可能達到和原有建筑一模一樣的修繕效果?!?/p>
十字穿心閣
因此,在本次修繕過程中,能不動的堅決不動,能加固的不拆換,能局部拆換的不大面積拆換,真實全面地保存并延續(xù)其歷史信息。所有新?lián)Q構(gòu)件均在背里面做出年代標記并錄檔。“以行宮屋頂瓦片為例,我們會把相對完好的舊瓦片妥善保存,等到屋頂修繕完畢后,再將完好的舊瓦片鋪回?!眲⒖ふf。
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玉皇閣修繕工作有序進行,現(xiàn)已完成二層院落歪閃墻體拆砌、二層院落后改地面拆除、行宮坍塌后檐墻砌筑、墩臺部分石砌體補配、加固等工作。
“接下來將按設計方案、圖紙繼續(xù)對玉皇閣進行系統(tǒng)性修繕,通過精心修繕,有效解決玉皇閣現(xiàn)存病害問題,使玉皇閣保持健康可持續(xù)的狀態(tài)。”劉郡說,項目預計2023年10月5日完工,屆時將按相關程序?qū)τ窕书w進行竣工驗收,驗收合格后結(jié)合后期原西盧村地塊規(guī)劃,條件允許時對市民進行開放,使越來越多的市民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shù)文化的魅力。
保護古建筑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工作。近年來,濟南不斷加大對古建筑的保護力度,如百年修女樓平移工程,濟南萬字會舊址仿古建筑群保護性修繕工程,濟南明府城清代古建陳冕狀元府修繕……對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等進行保護性修繕,不僅可以讓市民感知歷史溫度,感受文化魅力,更是講好城市故事,彰顯濟南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的方式。
期待著更多的文物建筑得到保護和利用,讓老建筑從新走進大眾視野,重獲“新生命”。
初審編輯:劉大帥
責任編輯: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