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劉大帥
小麥已長到了膝蓋處,一望無際的翠綠色麥田隨風輕輕搖擺,生機盎然。
對濟陽區(qū)回河街道張高村蓄松家庭農場負責人高丕全來說,這個春天和以往有些不同:同樣是種地,可今年的面積多達2000畝,自己從農場主變成了“田管家”,農戶們期待高產量,還要再上新設備……
這甜蜜的壓力,都要從濟陽區(qū)實行農業(yè)生產托管說起。
拍攝時間:4月20日
拍攝地點:濟陽區(qū)回河街道張高村
拍攝內容:生產托管模式惠及9萬畝地
現代化設備支撐
2000畝田一人管
“用這臺打藥機噴藥,每天能完成400畝。要是傳統(tǒng)人工噴藥,累死累活也就20畝!”
20日上午,高丕全一邊熟練地在打藥機的水箱內灌水、兌藥,一邊說起了現代化農業(yè)設備的厲害之處。他操控著這臺輪胎細窄、機身被架高,方便在田間穿梭的大家伙,沿鄉(xiāng)間小路往田野中駛去,打藥機兩側負責噴灑的巨大“翅膀”展開,行進間水霧飄灑向綠油油的葉片。
“不只是打藥機,植保機、無人機、灑肥機、收割機等各種器械都已經是我們離不開的幫手,我全都會開!”高丕泉不無驕傲地說,正是現代化手段的普及,才讓他管理起2000余畝土地得心應手,“平時我一個人就能忙過來,農忙時多雇上幾臺設備?!?/p>
“2000多畝地,都是您家的?”
“我可不是‘地主’,我是為村民服務的‘田管家’!”
高丕泉說,自己從小在農村生活,對土地一往情深,幾年前他流轉了全村960畝地中的大部分,當起農場主。對于少數舍不得撒手的老人,他便提供播種、除草、除蟲、收割等農業(yè)服務,每個項目一畝地的價格在25元至100元不等。
2020年初,濟陽區(qū)作為山東省農業(yè)生產托管項目試點,開始推廣農業(yè)生產托管,為農戶提供從種到管、從技術服務到農資供應等全程“保姆式”服務。高丕泉借著政策東風,先后包攬了周圍幾個村的土地,將農業(yè)服務全面鋪開,農場主變身“田管家”。
農戶獲“解放”
收糧掙錢兩不誤
“這個項目不僅讓我服務的土地面積大了、收入高了,更能給老百姓帶去實惠?!备哓f,現在全區(qū)191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61個農業(yè)生產托管服務組織、6512戶農戶,完成了9萬畝糧食種植托管,“你外出掙錢,我替你種田”的模式已經成為常態(tài)。
作為服務者,高丕泉“推銷”起農業(yè)托管的好處:“就拿收割來說,農戶什么都不用管,可以讓我把糧食送到家,也可以通過我直接賣掉。關鍵是現在政府給補貼,服務費的30%直接補貼給農戶,算下來比自己買藥、下力可劃算得多!”高丕泉說,附近村里不少勞動力在外干裝修、建筑,每天工錢三四百元,“一天的工錢就頂好幾畝地服務費!”
曲堤街道郭紙村村民馬漢興今年75歲,兒子兒媳都在外打工,他和老伴兒種著8畝地,夏收、秋收都離不開人,兒子兒媳都得趕回來,“實行了農業(yè)生產托管后,咱家的地統(tǒng)一種、統(tǒng)一收,省工省力還省錢?!?/p>
仁風鎮(zhèn)張辛村村民楊得友說,自己種了一輩子地,隨著年齡增大力不從心,可他仍舍不得把12畝地流轉出去,“托管比自己種每畝省三四百元,產量高、品質好、賣價高,一畝地還能多掙二三百元?!睏畹糜熏F在每天都到附近的黃瓜大棚打工,僅務工一年還能多收入2萬多元。
村民們的反饋讓高丕泉也很興奮,對他而言,托管面積越大,運營成本反而越低?!艾F在有了全年作業(yè)計劃,就能集中采購和作業(yè),降低成本。”高丕全說,托管前,因為農戶土地分散,農忙時開著農機到處亂跑,作業(yè)效率低、利潤低;托管后,實現了農機集中連片作業(yè),既提高了效益,又能按照托管標準逐漸將土地變成“標準”田,“有村民說,加入農業(yè)托管以后小麥產量明顯提高,往年畝產900到1000斤,從今年長勢來看,有望實現畝產1200斤?!?/p>
托管受監(jiān)督
“田管家”也得評星級
“你看,小麥桿出現了一小段黑色,這就是莖基腐病的先兆。我得趕緊給農業(yè)局的專家匯報,看看怎么處理?!?/p>
自動噴灑設備在田間轉圈,高丕泉在一旁拔出幾棵麥苗仔細觀察,一絲異常讓他有些緊張。好在,現在種地不再是靠經驗和摸索,“田管家”背后還有“高人”,“農戶對農業(yè)托管項目的期待非常高,我們要對他們負責,所以說要當好這個‘管家’,也得具備資質?!?/p>
目前,包括高丕泉的機構在內,共有61家農業(yè)生產托管服務組織打理這9萬畝農田。濟陽區(qū)農業(yè)農村局經管站站長宋榮華介紹,這61家組織有的是專業(yè)化公司,有的是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都是通過申報和遴選、專家評審后選取的運營管理規(guī)范、享有良好信譽的服務主體,入選到服務組織名錄庫后,按照星級管理,實行退出機制。同時,區(qū)里制定小麥和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規(guī)程,規(guī)范托管作業(yè)標準,“這種模式解決了小農戶想種種不了、不種舍不得和種糧大戶忙不過來的難題?!?/p>
宋榮華介紹,針對小農戶與服務主體之間缺乏信任、農戶對托管不了解等問題,各村集體經濟組織積極參與,與本村村民商定托管服務組織,分別與雙方簽訂托管協(xié)議并監(jiān)管作業(yè)過程,架起了農戶與托管服務主體的橋梁。
高丕泉看著長勢喜人的麥田,眼前仿佛已是金黃一片,“今年再添置個烘干機,省得收了麥子不好曬!”
濟南地鐵2號線開通試運營已經近一個月,各個站點的地面道路建設也逐步推進。4月20日,新時報記者在臘山南站的地上道路劉長山路看到,地面道路施工進入北半幅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鋪設階段,將于近期全部建成通車。該路段恢復通車之后,劉長山路全線的“瓶頸路”將全部打[詳細]
小麥已長到了膝蓋處,一望無際的翠綠色麥田隨風輕輕搖擺,生機盎然。2020年初,濟陽區(qū)作為山東省農業(yè)生產托管項目試點,開始推廣農業(yè)生產托管,為農戶提供從種到管、從技術服務到農資供應等全程“保姆式”服務。[詳細]
4月20日,濟南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聽取了市政府關于增選玫瑰為濟南市市花的議案及說明,表決通過了相關決定,同意增選玫瑰為濟南市市花,濟南進入“荷諧玫好”雙市花時代。[詳細]
近日,記者采訪了濟南多家傳統(tǒng)小吃企業(yè),有做得如火如荼的,也有做得不溫不火的。做好文化推介,多向優(yōu)秀的小吃品牌學習,變革思維,認真打造品牌,濟南小吃一定有更廣闊的天地。[詳細]
4月21日下午,濟南市住房城鄉(xiāng)建設局通過視頻連線方式組織各區(qū)縣住建部門及部分街道辦事處召開全市城市建設工作會議。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20年濟南市綠色社區(qū)創(chuàng)建、無障礙設施改造、城市體檢、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城市品質提升試點片區(qū)建設、公共停車設施建設等工作[詳細]
《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5月1日正式實施。為了在《條例》正式實施之前做好準備工作,濟南市城管局于4月21日上午組織召開了《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專題培訓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