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郭凱
“噠噠噠”,8月23日,在濟南市市中區(qū)的南部山區(qū),山林間依稀傳來陣陣蹄聲。在這里蚰蜒山上,有一條不規(guī)整的小路,小路的一端,“馬幫”出現了。只見一位身穿粉色上衣的大姐悠閑地騎在“馬”背上,嘴里還哼唱著山歌,幾十匹“馬兒”都馱著一對對大大的籮筐,排成一條長隊緩緩在林間行走。
這位大姐名叫庹麥梅,廣西百色人,從2008年便組織起了這支“馬幫”,平時大家都愿意喊她“幫主”。庹麥梅說,這次來濟南干活,他們這支隊伍一共有11個人、40匹騾子?!榜R幫”馱運貨物的牲畜其實不是馬,而是騾子。因為城里人平時不常見騾子,經常誤以為是馬。有時候為了方便溝通介紹,他們也就默認了這個“約定俗成”的說法了。
“我們早上5點就開始工作了,再運一趟就午休,等到下午陽光不再刺眼時,再繼續(xù)運送建材。這樣人和騾子都能少受點兒罪?!碑斕觳坏缴衔?0點,庹大姐他們的活兒已經干得差不多了,她一邊說著一邊鏟起身邊的沙土裝到運輸桶中——這一鏟子60多斤,一匹騾子一次能馱運四百多斤。“馬幫”的成員們干起活來非常利落,彎腰鏟沙,徒手搬磚,樣樣不在話下。不到10分鐘,十幾匹騾子的背上都裝滿了貨物。騾子和人,就這樣再次悄無聲息地踏上運輸貨物的道路。一座又一座山頭,這樣路他們一天要走7趟。“噠噠噠”,一轉眼,古老的運輸隊伍隱沒在都市的山林間,只聽見陣陣蹄聲的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