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石慧
1月20日,在濟南黨東大集,臨近年關的大集十分熱鬧,趕集的人熙熙攘攘,商販們也準備了豐富的年貨等待顧客光顧。新黃河記者看到,除了固定攤位,還有不少商販用木頭、鐵片、不銹鋼制成簡易的小推車,在大集游走,吆喝著銷售糖葫蘆、花生、皮帶等食物和日用品。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貨郎們肩挑貨擔走街串巷,搖鼓叫賣,一副貨擔就是一個小小的百貨店。針頭線腦、柴米油鹽、水果零食,都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商品。那個時候聽到貨郎的撥浪鼓和吆喝聲,大人小孩都會蜂擁而上,選購自己心儀的商品。
隨著交通路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貨郎擔也逐漸減少、消失。在繁華的城市里很少看到挑著擔子出售小商品的,三輪車、電車等交通工具已經替代走路,游走于城鎮(zhèn)的小區(qū)旁、農村的街巷里了。在濟南的商超和大集,無論是商鋪還是攤位,也都是以年出租的固定位置,日結的臨時攤位越來越少。昔日貨郎擔挑起的不僅僅是貨物,還有一家人的生活?,F(xiàn)在的大集不僅僅是個集,還有煙火氣和濃濃的鄉(xiāng)土情結。
(新黃河 記者:劉玉樂 攝影報道)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石慧
辦年貨,是每個人過年必備的儀式感。距離虎年新年還有10多天,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采購年貨,為迎新年做好充分的準備。新黃河記者走訪濟南年貨市場發(fā)現(xiàn),春節(jié)購物消費有了新的變化,市民不僅在線下采購年貨,也會在線上進行挑選;在大家的采購清單中不僅有必備的雞鴨魚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