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謝瑋
責任編輯:張娜
濟南南山北水、因泉而名,有著“山、泉、湖、河、城”獨特風貌。山清水秀、百泉涌流、詩情畫意的濟南美景,也只能用詩的語言來概括,才讓詩人黃庭堅留下“濟南瀟灑似江南”的贊嘆。
白墻黛瓦、拱券松窗、小橋流水,行走其中仿佛置身于江南園林……在濟南大明湖景區(qū)西側,濟南市青少年宮東南角,郁郁蔥蔥的綠植中,隱藏著一座私家園林——何家花園。該建筑距今已有百年歷史,是民國初原察哈爾省督軍何宗蓮于1918年棄官回濟后,所建立的私家花園,亦名何氏公館、頤園。
中西合璧的私家園林代表
濟南開埠百年來,改變了濟南城市的樣貌和百姓的生活。尤其是民國時期,各式各樣的西洋文化涌入濟南這座古老的城市,使得不少建筑和園林出現了中西結合的特色。
民國時期濟南的私家園林主要以別墅園、宅園為主,大都依泉而建,將房屋、花木、泉水融為一體。何家花園,顧名思義,它的主人原姓何。何宗蓮,北洋將領,官至中央陸軍第一師師長兼察哈爾副都統、大總統侍從武官。
1918年何宗蓮引退歸魯,自此不復過問軍政事務。定居濟南后,何宗蓮修筑了何家花園。事實上,何家花園是當時濟南老百姓對它的稱呼,而它的本名叫做“頤園”。據資料記載,頤園建有廳堂兩座,即客廳和方亭??蛷d為磚石混合結構,正面四楹抱廈,木制花欞隔扇作墻。室內桌椅、幾案高雅華麗,書畫古玩點綴其間。四周以門窗替代墻壁,門窗用優(yōu)質木材制作,雕刻細膩。何宗蓮經常在此與家人朋友一道品茗飲酒、談天說地,飽覽園內美景。
故址重修化身青少年宮
何宗蓮喜愛種植花木,于是其侄子從印度引進了許多名貴花木,依據地勢栽種,一時間百花爭艷,園內成了花海。并引入五龍?zhí)断?,圍繞廳堂四周而過,靈動的活水,為園子帶來了無限生機。
園內還有假山,系用太湖石所建,成為了江南水鄉(xiāng)的點睛之筆。工匠還臨水而建了磚石結構的會客廳,東西兩面各有四扇門窗。于是,泉水、亭榭、假山、蓮池,處處洋溢著詩意,處處洋溢著頤養(yǎng)天年的閑適。
然而星轉斗移,歲月滄桑,當年風光無限的頤園歷經社會動亂,又疏于修正,建筑大部分塌毀。解放初,這里一部分變成了一家做臺坪的工廠,一部分變?yōu)闄C關用地。20世紀60年代,頤園故址上修建了濟南市青少年宮,假山、六面廳和方亭被完整保存至今。
濟南首批24處歷史建筑之一
2018年1月25日,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fā)《關于公布濟南市第一次歷史建筑普查名單的通知》,公布366處歷史建筑普查名單(Ⅰ級歷史建筑39處、Ⅱ級歷史建筑181處、Ⅲ級歷史建筑146處),代表著全市歷史建筑保護工作進入新里程。
2018年5月29日,濟南市政府印發(fā)《關于公布濟南市首批歷史建筑名單的通知》,正式公布全市首批24處歷史建筑名單,將對其實施掛牌保護,并建立歷史建筑保護聯動機制。經前期普查,何家花園為24處歷史建筑名單其中之一,并被列為Ⅰ類保護建筑。根據修復規(guī)定,何家花園在劃定4502.23平方米的保護范圍之余,被要求不得隨意新建、擴建、遷移拆除等,因此僅針對屋面、木基層、大木構架、墻體、木裝修及油飾進行了修繕。
濟南瀟灑似江南,似在家家泉水戶戶垂楊里,似在歷史遺珠般的私家園林中,作為百年歷史建筑,何家花園曾漾開老濟南十里春風的美麗畫卷,如今仔細品味,依舊有著歷史的味道。它訴說著濟南的變遷發(fā)展,也成為濟南故事的一部分。
初審編輯:謝瑋
責任編輯:張娜
隨著第四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第二屆中華傳統工藝大會的腳步臨近,熱鬧活力的氣息在舉辦地泉城濟南越來越濃厚。近日,博覽會地推活動走進齊魯道德廣場、五龍?zhí)肚迦獜V場、解放閣廣場,三地聯動開展,通過擺放宣傳展板、設立咨詢臺答疑等方式,提前為市民揭曉文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