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逸群
2024年新春伊始,濟南起步區(qū)崔寨街道首批回遷啟動,新市民們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幸福生活。在鳳凰理想社區(qū)一套94平方米的安置房,開始了一場特殊的“裝修”,搖身一變成為一座博物館,被戶主張海波裝點得有模有樣,并在轄區(qū)悄然走紅。
走進這座網紅博物館,一眼望去,錢幣、徽章、紅色物件擺放整齊。戶主張海波還有另外兩個身份,便是崔寨街道老洼村村民以及這座網紅博物館的館長。他坦言,這么多年的辛苦和付出都沒有白費,“值了”。歷經三個月籌劃,兩個月施工、布展,300余件藏品被分門別類放在了客廳展柜中,部分畫作懸掛在房間墻壁,館內紅色文化馨香四溢,帶給觀者視覺及心靈上的震撼和沖擊。
“這張地契是乾隆年間的,距今近400年”“這是目前崔寨街道留下的最早最完整的中學畢業(yè)證”……張海波為參觀游客耐心講解每件藏品的年代和歷史收藏價值。
“我是一個90后,其實來此之前我對崔寨本土歷史文化了解很少,我是看見朋友轉發(fā)朋友圈,才對這個博物館充滿了好奇。來到之后,我看到了轄區(qū)各個年代的老物件,聽取了好多好多物件背后的故事,也對館長充滿了敬佩之心?!眳⒂^者曹敏說。
據了解,張海波今年43歲,從事影視劇拍攝、美術培訓工作,自小喜歡收藏老物件?!皬?986年開始我就有了文物保護意識,開始熱衷于老物件收藏,(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不管是走親訪友,還是去古玩市場,我走到哪里,看到有價值的,自己喜歡的,值得收藏的老物件,我就想方設法要過來,甚至花高價買下來?!睆埡2ㄕf。
久而久之,親戚朋友都知道了他的收藏愛好,時常將家中的老物件送給他?!坝∠笞钌畹氖牵嗄暌郧?,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大娘,知道我喜歡收藏,特意從幾十里外坐車過來,給我送來了一枚稀有的古錢幣,讓我非常感動。”張海波說。
30余年來,張海波收藏的各種物件達600余件,在他眼里,這些藏品都是有生命的,它們流動著紅色的血液,靜靜地詮釋著那段無數仁人志士為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宏偉歷史?!拔疑岵坏贸鲎?,怕別人不愛惜。我一直想打造一間博物館,把它們永久地保留下去,把崔寨本土優(yōu)秀歷史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張海波說。
后續(xù),張海波還將在臥室中安裝幾個展柜,把剩余的300余件展品放置其中。“我們得知群眾開辦博物館后,也分批組織管區(qū)干部、村干部、黨務工作者來此參觀?!兵P凰理想社區(qū)黨委書記魏睿晨表示,下一步他們將把博物館當作社區(qū)的紅色教育陣地,筑牢群眾的“精神高地”。
從5月份開始,短短兩個月,這座由安置房變身的博物館已經迎來了包括轄區(qū)中小學生、村居干部、街道干部在內的200余人參觀學習。張海波也拿起手機,在社交平臺上發(fā)布著博物館的相關照片和視頻,他希望有更多的群眾前來參觀,他將在弘揚紅色文化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逸群